《春尽有感》
时间: 2025-01-06 04:53: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尽有感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等春不到怨春迟,又是红稀绿满枝。
雨後晚花犹好在,槛前残醉欲醒时。
百年人事皆如许,千载诗声亦浪垂。
金印不争争钓石,更饶争得鬓边丝。
白话文翻译
春天快要结束,我在怨恨春天来得太迟,然而枝头的红花已经稀少,绿叶却依然繁茂。
雨后,晚开的花依然美丽地绽放在眼前,我正处于残醉未醒的时刻。
百年来人世间的事情都如同这样,千年的诗歌声响也如同浪花一般消逝。
金印不如争着去钓鱼石,更显得争得了鬓边的白发。
注释
逐句解释:
- “等春不到怨春迟”:期待春天却又抱怨春天来得太晚。
- “又是红稀绿满枝”:红花稀少但绿叶依然旺盛。
- “雨後晚花犹好在”:雨后,晚开的花依旧盛开。
- “槛前残醉欲醒时”:在栏杆前,醉意未醒的时刻。
- “百年人事皆如许”:百年间的人生事务都如此。
- “千载诗声亦浪垂”:千年的诗歌声也如浪花般消逝。
- “金印不争争钓石”:金印不如争着去钓石。
- “更饶争得鬓边丝”:却更显得争得鬓边的白发。
典故解析:
- “金印”:古代权贵所用的印章,象征地位与权力。
- “钓石”:隐喻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俗。他的诗歌语言清新,风格质朴,常以平易近人的笔调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春尽有感》写于春季末期,诗人面临春天的结束,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尽有感》展现了杨万里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叹,同时也折射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开篇即用“怨春迟”引出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感情真挚而自然。接下来的描写透过“红稀绿满枝”的对比,表现出春天的无情与生命的繁盛,巧妙地展现出一种矛盾的美感。
“雨後晚花犹好在”,一句中闪烁着春雨后的清新,传达出一种希望与生机。诗人把自己“残醉欲醒”的状态与春天的变化结合在一起,既有对春天的留恋,也有对人生醉生梦死的反思。
后两句则将目光转向人生,表达了对百年人事和千载诗声的感慨,显示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的叹息。最后一句通过“金印”和“钓石”的对比,传达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即不为权势而争,反而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意义。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等春不到怨春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失望。
- “又是红稀绿满枝”:春天虽然结束,生命依然旺盛。
- “雨後晚花犹好在”:即使在春末,生命仍旧顽强。
- “槛前残醉欲醒时”:诗人处于醉意未醒的状态,表现出一种迷惘。
- “百年人事皆如许”:总结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 “千载诗声亦浪垂”:诗歌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 “金印不争争钓石”:不追逐权力,反而追求简单的快乐。
- “更饶争得鬓边丝”:更显得白发的无奈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多次对比春花与绿叶,展示生机与时光流逝的矛盾。
- 拟人:将春天赋予情感,展现诗人的感受。
- 隐喻:“金印”与“钓石”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代表着生命、希望与变化。
- 红花: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绿叶:代表生命的旺盛与持久。
- 雨后:象征着新生与洗礼。
- 醉:表现迷失与对时光的沉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春天的感觉是: A. 喜悦
B. 期待与失落
C. 无所谓 -
“金印不争争钓石”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权力
B. 追求简单的快乐
C. 不在乎生活 -
诗中“百年人事皆如许”的含义是: A. 人生无常
B. 人生美好
C. 人生稳定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春尽有感》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均探讨了季节的变换与人生的感悟。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短暂与无奈,后者则更多体现出秋天的清冷与思索。两者都以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