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莫读》
时间: 2025-01-04 07:14: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莫读,诗莫吟。
读书两眼枯见骨,
吟诗个字呕出心。
人言读书乐,人言吟诗好。
口吻长作秋虫声,
只令君瘦令君老。
君瘦君老且勿论,
傍人听之亦烦恼。
何如闭目坐斋房,
下帘扫地自焚香。
听风听雨都有味,
健来即行倦来睡。
白话文翻译:
不要读书,也不要吟诗。
读书使眼睛枯干,看上去像骨头一样,
吟诗却每个字都像是从心里呕出来的。
人们说读书快乐,人们说吟诗美好,
可我却觉得长久的口吻像秋虫的声音,
只让你瘦弱只让你衰老。
你瘦弱和衰老也罢,
旁人听了也会觉得烦恼。
不如闭上眼睛坐在斋房里,
拉下帘子扫地自焚香。
听风听雨都有滋味,
精神好的时候就去走走,累的时候就睡觉。
注释:
- 书莫读:书,不要读;莫,禁止的意思。
- 吟:吟诵诗词。
- 见骨:比喻眼睛因疲惫而显得很干枯、无神。
- 呕出心:形容吟诗时的艰辛,仿佛是将心里的东西呕出来。
- 秋虫声:形容声音单调、乏味。
- 傍人:旁边的人。
- 斋房:道教或佛教中供修行的房间。
- 焚香:点燃香料,表示一种修行的仪式。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阮亭,江西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通俗易懂著称,常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万里晚年,反映了他对读书吟诗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当时,读书和吟诗被视为文人的主要活动,但诗人发现这并不如想象中快乐。
诗歌鉴赏:
《书莫读》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读书与吟诗感到厌倦的作品。诗中通过直白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反思与批判。开头便以“书莫读,诗莫吟”来直接表明态度,接着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读书造成的身心疲惫。诗人认为,书本与诗歌虽然被赞美,但真实的体验却是痛苦和烦恼。接着,诗人转而表达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提倡放下世俗的追求,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体味生活的简单与宁静。诗的最后几句充满禅意,建议人们在宁静中找寻内心的满足,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反思,也是一种对文化传统的批判与重新审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书莫读,诗莫吟”:开篇即以否定句式,表明对读书吟诗的拒绝。
- “读书两眼枯见骨”:形象地描绘出读书的疲惫感,眼睛干枯如同见骨。
- “吟诗个字呕出心”:吟诗的艰辛,仿佛每个字都是从心里呕出来的。
- “人言读书乐,人言吟诗好”:引用他人的观点,表面上看似美好,实则反讽。
- “口吻长作秋虫声”:长时间吟诵,声音单调如秋虫,令人心烦。
- “只令君瘦令君老”:强调读书吟诗对身体的损害。
- “君瘦君老且勿论”:即使自己变瘦变老,也不值得一提。
- “傍人听之亦烦恼”:旁人听了也会感到烦躁。
- “何如闭目坐斋房”:提议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目养神。
- “下帘扫地自焚香”:宁静的环境中,点燃香火,扫地自省。
- “听风听雨都有味”:在自然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 “健来即行倦来睡”:表明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疲惫的眼睛比作干枯的骨头,形象生动。
- 对比:通过“人言”与“我言”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看似美好的表象与个人真实的感受之间的反差。
- 拟人:将声音比作秋虫,赋予了声音以生命,增强了描绘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传统文化活动(读书、吟诗)的反思,提倡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意象分析:
- 书与诗:象征着文化的负担与对自我心灵的压迫。
- 秋虫声:象征着单调、乏味的生活状态。
- 斋房:象征宁静的心灵空间,代表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 焚香:象征着一种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读书两眼枯见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读书让人愉快
- B. 读书使眼睛疲惫
- C. 读书对身体有益
- D. 读书可以增长见识
-
诗中提到“何如闭目坐斋房”,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读书的热爱
-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C. 对吟诗的执着
- D. 对世俗的无奈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书莫读》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前者强调对读书吟诗的厌倦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后者则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后者则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