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元宵后一日忆母》
时间: 2025-01-06 12:21: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元宵后一日忆母
作者: 万淑修 〔清代〕
东风依旧来庭院。极目家山云隔断。
辛盘空对九枝花,千里月明人更远。
黄河涛转亲无患。窗外梅花开已半。
未逢驿使托青鸾,寄去高堂如觐面。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东风依然吹拂着庭院,我远望着家乡的山,却被云雾隔断了视线。
空对着桌上的九枝花,心里感到无比孤独,千里之外的明月照耀着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
黄河的波涛滚滚,亲人们的安危无须担忧。窗外的梅花已经绽放了一半。
可惜还未遇到驿站的使者,可以托付青鸾,寄去对母亲的思念,就像亲自拜见面一样。
注释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极目:极目远望,向远处眺望的意思。
- 辛盘:指盛放花朵的盘子,辛是指辛苦,这里表达了对花的怜惜和对母亲的思念。
- 九枝花:指盛开的花,象征着美好和生活的愉悦,但此时却因思念而感到孤独。
- 黄河涛转:黄河水波荡漾,表示自然的变化和亲情的持久。
- 青鸾: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常用来象征传递消息的使者。
- 高堂:指母亲的住所或家,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与敬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万淑修,清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但她的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著称。她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宵节后的第二天,诗人通过对春天东风的描写、对家乡的眺望,以及对母亲的思念,表达了人之常情。在节日的氛围中,亲人团聚的场景和对母亲的怀念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整首《玉楼春 元宵后一日忆母》表达了清代女性诗人万淑修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中以春天的东风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东风不仅是春的象征,更是生机与希望的象征。诗人在这种春意盎然的情景中,极目远眺,却发现家乡的山被云雾隔断,无法抵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愈加显得沉重。
“辛盘空对九枝花,千里月明人更远。”这一句用空对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面对美好事物时的无奈和孤独。九枝花似乎在讽刺着诗人的孤单,花虽美,却无法陪伴她。月明之下,千里之外的亲人更加遥不可及,诗人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黄河涛转亲无患”,这一句则转折出一种对亲人的安慰,黄河的波涛滚滚,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恒久,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亲情的坚韧与不变。窗外梅花已然绽放,生机勃勃,但诗人的心中却有着未能寄托思念的遗憾。
最后,诗人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与敬仰,希望通过驿使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母亲,表达了一种无奈的亲情和对母爱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依旧来庭院:春风再度吹拂庭院,暗示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极目家山云隔断:远望故乡的山,却被云雾遮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距离的遥远。
- 辛盘空对九枝花:面对美丽的花朵,心中却感到孤独,反映了内心的无奈。
- 千里月明人更远:在明亮的月光下,亲人却更显得遥远,传达出思念之情。
- 黄河涛转亲无患:自然的变化让人感到亲情的恒久与安慰。
- 窗外梅花开已半:窗外的梅花已开,象征着春的来临,但内心的孤独难以消散。
- 未逢驿使托青鸾:没有遇到传递消息的人,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无法传达。
- 寄去高堂如觐面:想要寄去对母亲的牵挂,像亲自拜见一样,表现出深厚的孝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东风比作春的象征,传达出温暖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黄河涛转”,使得自然更具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辛盘空对九枝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围绕着对母亲的思念与亲情的珍视,结合春天的意象,展现了生命的延续与对亲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九枝花:象征美好与孤独相对比。
- 月亮:象征思念与遥远的亲人。
- 黄河:象征自然的恒久与亲情的坚韧。
- 梅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东风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萧瑟
-
诗中提到的“九枝花”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黄河涛转亲无患”这句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亲人的安慰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侧重于女性的柔情。
- 《浣溪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更为细腻。
粗略解读
这两首诗与《玉楼春》都围绕着思念的主题,但风格各异,李清照的作品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纳兰性德则更多地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