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其十一》

时间: 2025-01-06 07:20:40

卓午从它火伞张,先生别有睡为乡。

竹床移遍两头冷,瓦枕翻来四面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卓午从它火伞张,先生别有睡为乡。
竹床移遍两头冷,瓦枕翻来四面凉。

白话文翻译:

在这炎热的午后,火伞(阳光)高悬,似乎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乡愁。竹床的两头都显得凉意十足,翻动的瓦枕让四周也感到一阵清凉。

注释:

  • 卓午:指阳光强烈的午后。
  • 火伞:比喻阳光像伞一样遮挡,形容炎热的天气。
  • 别有:另有、特别的意思。
  • 睡为乡:意指在这样的环境中,令人产生对故乡的思念。
  • 竹床:用竹子做的床,具有清凉、透气的特点。
  • 瓦枕:用瓦片制作的枕头,通常较重且能保持凉感。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火伞”可以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用的阳光形象,表达了酷热的感受和对自然环境的直观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朴实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初秋,正值气候转凉之际,诗人借此描绘了自然环境和内心的感受,反映了他对乡土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初秋的午后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和对乡土的思念。开头的“卓午从它火伞张”生动地描绘了午后阳光的强烈,仿佛火焰般的热度让人心生烦闷,而“先生别有睡为乡”则通过情感的转折,将炎热的外部环境与内心的乡愁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向往。后两句“竹床移遍两头冷,瓦枕翻来四面凉”通过细致的描写,呈现出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凉,营造出一种安静、恬淡的氛围。整首诗通过简约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卓午从它火伞张:描绘了午后阳光的猛烈,形成一种压迫感。
    2. 先生别有睡为乡:暗示在这样的天气里,诗人思念故乡,想要逃避酷热,向往宁静的乡村生活。
    3. 竹床移遍两头冷:竹床的两端都感到凉爽,表现出环境的舒适。
    4. 瓦枕翻来四面凉:翻动的瓦枕四周也散发着凉意,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比作“火伞”,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传达出一种宁静、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火伞:象征着强烈阳光,传达出夏秋交替时的炎热。
  • 竹床:象征着清凉、舒适的生活状态,表现诗人的闲适。
  • 瓦枕:代表着诗人在生活中寻求的安宁和凉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卓午从它火伞张”中的“火伞”比喻什么?

    • A. 伞
    • B. 阳光
    • C. 火焰
  2. 诗中提到的“竹床”有什么特点?

    • A. 温暖
    • B. 凉爽
    • C. 硬
  3. 整首诗传达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忧愁
    • C. 宁静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现田园生活的恬淡宁静。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秋天山居的自然美景,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环境,前者更侧重于对乡愁的表达,而后者则强调自然景色的静谧与和谐。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