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宝应县新开湖十首》

时间: 2025-01-14 14:58:48

半浓黛汁点遥林,微淡鈆膏抹暮云。

似白如青都不是,淮南弄色五湖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宝应县新开湖十首
作者: 杨万里

半浓黛汁点遥林,
微淡鈆膏抹暮云。
似白如青都不是,
淮南弄色五湖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新开湖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提到湖水的颜色,像是浓重的墨汁点缀在远处的树林,微微淡淡的颜色像是抹在黄昏云朵上的润色。接下来,作者表达了对湖水色彩的思考,既不是白色也不是青色,而是淮南这片土地所特有的、五湖春天的色彩。

注释:

字词注释:

  • 黛汁: 指黑色的水,形容湖水的浓郁色彩。
  • 鈆膏: 指黄昏时的淡淡色彩,形容晚霞的柔和。
  • 弄色: 指调和色彩,形容湖水的色彩变化。

典故解析:

  • 淮南: 指中国淮河流域,因其水域丰沛而闻名。这里强调了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并称,擅长婉约派的诗风,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万里游历宝应县新开湖时,诗人受到湖光山色的启发,借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过宝应县新开湖十首》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湖景。诗的开头“半浓黛汁点遥林”,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湖水的颜色与墨汁相提并论,展现了湖水的深邃与清澈。而“微淡鈆膏抹暮云”则描绘了傍晚时分,湖面反射的柔和光线,给人以宁静与温暖的感受。这种自然的景象不仅美丽,更让人沉醉于其中,仿佛能感受到晚风拂面,水波荡漾的情景。

接下来的“似白如青都不是”,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色彩的独特理解,既不是单一的白色,也不是青色,而是那种在阳光和水波中交融而成的复杂色彩,这种色彩的变化正是自然的奇妙之处。最后一句“淮南弄色五湖春”则将诗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表达了春天湖泊的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景,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浓黛汁点遥林”:湖水像浓墨一样,点缀在远处的树林上,形象生动。
  2. “微淡鈆膏抹暮云”:黄昏的云彩如同轻柔的膏抹,营造出柔和的氛围。
  3. “似白如青都不是”:强调湖水的颜色独特,不是简单的白或青。
  4. “淮南弄色五湖春”:将湖水的色彩与五湖春天的景象相联系,展现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黛汁”、“鈆膏”使色彩形象化。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湖水色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体现了对生命与春天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黛汁:象征着深邃与神秘,展现湖水的魅力。
  • 鈆膏:象征着柔和与温暖,表现自然的温情。
  • 五湖春: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表现春天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半浓黛汁”所描述的是什么?

    • A. 远处的树林
    • B. 湖水的颜色
    • C. 晚霞的颜色
  2. “微淡鈆膏”形容的是哪个时段的景象?

    • A. 早晨
    • B. 中午
    • C. 黄昏
  3. 诗中提到的“淮南”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华东地区
    • B. 南方的一个地区
    • C. 西北地区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以月夜的孤独美为主题,与杨万里描绘自然景色的方式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选》
  • 《宋代诗人及其作品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