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泊鸥矶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峡中尽日没人烟,船泊鸥矶也有村。
已被子规酸骨死,今宵第一莫鸣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夜晚在鸥矶(鸥鸟栖息的地方)停船的情景。峡谷中整天没有人烟,而我停泊的地方也有村庄。已被杜鹃的悲鸣叫得我心中酸楚,现在这一夜希望第一声不再是猿猴的鸣叫。
注释:
- 峡中:指山间的峡谷。
- 尽日:整天。
- 没人烟:没有人居住的迹象。
- 船泊鸥矶:指在鸥矶停泊的船只。
- 子规:杜鹃鸟,常被认为是悲鸣的象征。
- 酸骨死:形容因悲伤而感到痛苦。
- 鸣猿:猿猴的叫声。
典故解析:
- 鸥矶:鸥矶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着自然和宁静。在此处,象征着诗人所处的环境。
- 子规:杜鹃在中国文学中常常与思乡、离别、悲伤等情感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在旅行途中,停泊于峡谷中的一个小村落。诗人独自一人,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夜泊鸥矶》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诗的开头以“峡中尽日没人烟”引入,描绘出了一幅寂静无人的峡谷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这种孤独不仅来自于周围的环境,更深层次上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接下来,诗人用“船泊鸥矶也有村”一语,透露出他身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鸥矶的意象为画面增添了一分生动与灵动。在这样的环境中,虽有村落的存在,但依然给人一种人迹罕至的感觉。
“已被子规酸骨死,今宵第一莫鸣猿”则是诗中情感的高潮。子规的悲鸣让诗人感到心痛,仿佛是对他内心哀伤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一句“今宵第一莫鸣猿”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渴望,希望夜晚能少一些打扰,给自己留一份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流露出一种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峡中尽日没人烟”:描绘出峡谷的荒凉和孤独,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迹的稀少。
- “船泊鸥矶也有村”:虽然有村庄,仍然增添了孤独感,鸥矶的意象使得环境更具生动。
- “已被子规酸骨死”:子规的哀鸣象征着诗人的内心痛苦与思乡情绪,传达出一种伤感。
- “今宵第一莫鸣猿”:渴望夜晚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安静环境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拟人:杜鹃和猿猴的鸣叫被赋予情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全诗用词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对安宁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峡:象征孤独与寂静。
- 鸥:代表自然的和谐与生动。
- 子规:象征思乡与悲伤。
- 猿:象征夜晚的打扰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杨万里
- D. 白居易
-
“已被子规酸骨死”中的“子规”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麻雀
- B. 杜鹃
- C. 黄鹂
- D. 燕子
-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热闹的生活
- B. 安静的环境
- C. 旅行的乐趣
- D. 朋友的陪伴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夜泊鸥矶》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杨万里更强调孤独与思乡之情,而王维则更多体现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杨万里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