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道士陈天隐》

时间: 2025-01-17 09:39:08

学道无魔道不成,神人得计是无名。

光风自觉长潇洒,明月何曾有死生。

早悟梅山难养性,何如福地别寻盟。

梅花香里堪联句,莫笑人间石鼎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道士陈天隐 谢枋得 〔宋代〕

学道无魔道不成,神人得计是无名。 光风自觉长潇洒,明月何曾有死生。 早悟梅山难养性,何如福地别寻盟。 梅花香里堪联句,莫笑人间石鼎鸣。

白话文翻译:

学习道法若无魔难成道,神人计谋常是无名。 光风自感长久潇洒,明月何曾有生死之分。 早知梅山难以养性,不如在福地另寻盟友。 梅花香气中可联诗句,莫笑人间石鼎声响。

注释:

  • 学道无魔道不成:学习道法如果没有遇到困难和挑战,就难以真正掌握。
  • 神人得计是无名:神人的计谋常常是隐秘不为人知的。
  • 光风自觉长潇洒:光风自感长久自由自在。
  • 明月何曾有死生:明月永恒不变,没有生死之分。
  • 早悟梅山难养性:早先就明白梅山的环境难以培养性情。
  • 何如福地别寻盟:不如在福地另寻志同道合的伙伴。
  • 梅花香里堪联句:在梅花香气中可以联诗作对。
  • 莫笑人间石鼎鸣:不要嘲笑人间平凡的事物,如石鼎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枋得(约1226-1289),字君实,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这首诗是他在与道士陈天隐交往中,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谢枋得与道士陈天隐的交往中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梅山”可能是指谢枋得隐居的地方,而“福地”则是他理想中的隐居之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道家思想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诗中“光风自觉长潇洒,明月何曾有死生”一句,以光风和明月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永恒和自由的向往。而“梅花香里堪联句,莫笑人间石鼎鸣”则体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欣赏和对诗意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隐逸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学道无魔道不成:这句诗强调了在学习道法的过程中,必须经历困难和挑战,才能真正掌握道法。
  2. 神人得计是无名:神人的计谋常常是隐秘不为人知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神秘主义的认同。
  3. 光风自觉长潇洒:光风自感长久自由自在,这句诗以光风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4. 明月何曾有死生:明月永恒不变,没有生死之分,这句诗以明月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永恒的向往。
  5. 早悟梅山难养性:早先就明白梅山的环境难以培养性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环境的认识。
  6. 何如福地别寻盟:不如在福地另寻志同道合的伙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隐居地的向往。
  7. 梅花香里堪联句:在梅花香气中可以联诗作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8. 莫笑人间石鼎鸣:不要嘲笑人间平凡的事物,如石鼎的声音,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光风自觉长潇洒”和“明月何曾有死生”中的光风和明月,都是比喻诗人对自由和永恒的向往。
  • 拟人:如“光风自觉长潇洒”中的“自觉”,赋予光风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光风自觉长潇洒,明月何曾有死生”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光风、明月等自然意象的描绘,以及对梅山、福地等人文意象的对比,展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