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 其五 五日和尹存吾,时北人竞鹭洲渡》
时间: 2025-01-03 03:24: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酹江月/念奴娇 其五
五日和尹存吾,时北人竞鹭洲渡
棹歌齐发,江云暮吹得湘愁成雨。
小酌千年,知他是阿那年时沈午。
日落长沙,风回极浦,黯不堪延伫。
吴头楚尾,非关四面为楚。
几度唤起醒累,淋漓痛饮,不学愁余句。
踏鲤从鼋胥涛上,怎不化成龙去。
越女吴船,燕歌赵舞,世事悠悠许。
明朝寂寂,双双飞下鸣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边饮酒时的情景与感受。随着舟歌四起,江面上的云彩在暮色中飘荡,湘江的愁绪仿佛化作了细雨。小酌千年,令人想起那年沈午时光。夕阳西下,长沙的风吹过极浦,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吴地的头,楚地的尾,并不是因为四面皆楚。几次唤醒自己,痛饮豪饮,却不愿意学习那些愁苦的诗句。踏着鲤鱼从鼋胥的波涛上而来,怎么不化作龙去腾飞呢?越女的吴船,燕歌的赵舞,世事悠然自得。明天清晨依旧寂静,双双飞下的鸣鹭,更增添了几分凄凉。
注释
- 棹歌:划船时的歌声。
- 湘愁:对湘水的忧愁,可能与作者的故乡或情感有关。
- 沈午: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光或人物,可能是作者心中某种情感的象征。
- 踏鲤:比喻顺势而为,借助水流向前。
- 鸣鹭:指栖息在水边的白鹭,象征着孤独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字子白,号青山,宋代著名词人。其作品多以豪放、洒脱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特别是对江河湖海的描绘。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代,正值北人南渡之时,历史背景中充满了战争与动荡。诗人借饮酒、吟唱来抒发内心的惆怅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极为丰富,诗人通过描写江边的景色和饮酒的情境,传达出一种抒情的惆怅。开篇的“棹歌齐发”,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气氛,紧接着“江云暮吹得湘愁成雨”,则将情感转向深邃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小酌自娱,回忆过去,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在“踏鲤”句中,诗人借助鲤鱼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不甘平庸的情感,而“越女吴船,燕歌赵舞”则将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明朝寂寂,双双飞下鸣鹭”则为全诗画上了一个孤独而清冷的句号,体现出一种孤独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棹歌齐发:舟上的歌声齐声响起,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 江云暮吹得湘愁成雨:暮色中的江云带来了湘水的忧愁,恰似细雨拂面。
- 小酌千年:小口饮酒,仿佛与历史对话。
- 知他是阿那年时沈午:思绪回到那年沈午的美好时光。
- 日落长沙:夕阳西下,长沙的景色显得愈加苍凉。
- 风回极浦:风在极浦(江边)回旋,暗示着情感的回旋与反复。
- 黯不堪延伫:心中愁苦,无法忍受这份寂寞。
- 吴头楚尾:象征南北文化的交融与纷争。
- 几度唤起醒累:几次想要唤醒自己却仍感疲惫。
- 淋漓痛饮,不学愁余句:痛快地饮酒,不愿意学习那些忧愁的诗句。
- 踏鲤从鼋胥涛上:踏着鲤鱼从波涛中而出,象征着顺应自然。
- 怎不化成龙去:问自己为何不化作龙飞升,表达对理想的渴望。
- 越女吴船:越地的女子、吴地的船,象征着美丽与自由。
- 燕歌赵舞:燕地的歌声与赵地的舞蹈,象征着繁华的生活。
- 世事悠悠许:世事变迁,流转不息。
- 明朝寂寂:明天依旧是无声的寂静。
- 双双飞下鸣鹭:双双飞下的白鹭,加深了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加诗的层次感。
- 对仗:如“吴头楚尾”,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赋予自然物象以情感,使诗句更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通过自然与人事的交融,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江云:象征忧愁与思念。
- 小酌:代表一种自我安慰与反思。
- 鲤鱼: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鸣鹭:象征着孤独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棹歌齐发”中的“棹”指什么? A. 船
B. 划桨
C. 音乐 -
“淋漓痛饮,不学愁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新生活的期待
C. 对痛苦的逃避 -
诗中提到的“鸣鹭”象征着什么? A. 繁荣
B. 孤独
C. 快乐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现了对兄弟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感慨。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面对历史与自然时各自不同的情感表达与艺术手法。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美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