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 碧山晴又湿》
时间: 2025-01-19 18:52: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景
碧山晴又湿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山色洗逾碧,昏明水墨成。
相看如许湿,政似不曾晴。
翠拂双蛾起,青如老眼横。
岭云才敛态,峡雨复多情。
瀑溅香炉紫,烟销石镜明。
乾坤翻覆顷,萝月吐深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山景,尽管天气未完全放晴,但在细雨中山色愈加鲜明。远处的山色如同刚洗过的碧绿,水墨般的昏暗与明亮交错,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似乎这一切都还未曾真正晴朗。翠绿的枝叶轻轻拂动,像是双眉般翩翩起舞,天空的云彩刚刚散去,而峡谷中的细雨又显得格外情深。瀑布飞溅的水珠仿佛紫色的香炉,烟雾消散后,石镜般的水面变得清澈明亮。天地间的变化如同翻覆,月光透过藤萝洒下,更显深邃。
注释
- 洗逾碧:洗净后更加碧绿。
- 昏明水墨成:指山色在阴暗与明亮的交替中似水墨画。
- 相看如许湿:彼此看去都显得湿润。
- 政似不曾晴:似乎还是没有晴天的样子。
- 翠拂双蛾起:翠绿色的枝叶轻轻拂动,像双眉。
- 青如老眼横:青色的云彩像老人的眼睛。
- 岭云才敛态:山岭上的云彩刚刚收敛。
- 峡雨复多情:峡谷中的细雨依然显得多情。
- 瀑溅香炉紫:瀑布飞溅的水珠像紫色的香炉。
- 烟销石镜明:烟雾消散后,石镜般的水面明亮。
- 乾坤翻覆顷:天地间似乎在翻覆。
- 萝月吐深更:藤萝间的月光透出,显得更加深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常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之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正值雨季,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美景,表达对春天生机的赞美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刘辰翁的《春景》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特有的湿润和生机。开头两句,山色如洗,水墨交融,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湿润的春日场景中。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水墨”这一意象,暗示着春雨过后,万物复苏,山水的色彩愈发鲜艳。接着,诗人通过“翠拂双蛾起”这样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刻显得格外亲密。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瀑溅香炉紫”与“烟销石镜明”进一步深化了春景的意象,水与石的交融,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好。最后的“乾坤翻覆顷,萝月吐深更”更是将时间与空间的变化结合,展现了自然的无常与美丽,使整首诗在细腻中透出一种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色洗逾碧:山的颜色被雨水洗涤后更加碧绿。
- 昏明水墨成:山的色彩在明暗交替中,仿佛是一幅水墨画。
- 相看如许湿:此刻彼此之间看上去都湿润。
- 政似不曾晴:看起来依然没有放晴的迹象。
- 翠拂双蛾起:翠绿的枝叶轻轻摇曳,像双眉一样。
- 青如老眼横:天空的云彩呈现出青色,像老人的眼睛。
- 岭云才敛态:山岭上的云刚刚收拢。
- 峡雨复多情:峡谷中的细雨显得更加情深。
- 瀑溅香炉紫:瀑布飞溅的水珠如同紫色的香炉。
- 烟销石镜明:烟雾消散后,水面如镜般明亮。
- 乾坤翻覆顷:天地似乎在瞬间翻覆。
- 萝月吐深更:藤萝间的月光透出,显得更加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比作水墨画,增强了画面的意象。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情感与动作,如“翠拂双蛾起”。
- 对仗:整首诗在形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色: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宁静。
- 水墨:代表了春天雨后清新湿润的气候。
- 翠:象征生机与活力,春天的象征。
- 云:象征着变化与无常。
- 瀑: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色洗逾碧”意思是什么?
- A. 山色更加阴沉
- B. 山色更加碧绿
- C. 山色消失了
- 答案:B
-
“翠拂双蛾起”中的“翠”指的是什么?
- A. 青色的云
- B. 绿色的树叶
- C. 清澈的水
- 答案:B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夏天的向往
- C. 对秋天的思考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夜洛城闻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春夜洛城闻笛》:同样描绘春夜的情景,但更侧重于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 王维《山居秋暝》:以秋天的夜色为背景,展现了不同季节的自然美。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