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景 梅开不自觉》
时间: 2024-10-22 22:49: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度度看梅来,犹疑早计哉。
相逢如有待,不自觉全开。
每念苔枝雪,犹颁玉镜台。
忽能同我笑,知复为谁催。
有语为春误,何心待月来。
老夫乘兴耳,不作剡溪回。
白话文翻译:
逐次望梅而来,心中犹豫是否春天已经到来。
相遇时仿佛还有所期待,却不知不觉梅花已然全开。
每当想到苔藓上覆盖的雪,仿佛又是那玉镜台。
忽然间与我同笑,知晓又是为谁而催促呢?
有人说这是春天的误会,何必心中等待月亮的来临。
我这老头子只是兴致勃勃而已,不再回忆剡溪的情景。
注释:
- 度度:每一次、逐次。
- 犹疑:心中犹豫、怀疑。
- 全开:指梅花已经完全开放。
- 苔枝雪:指苔藓上覆盖的雪,形容冬末春初的景象。
- 玉镜台:古代一种镜子,形容雪的洁白。
- 知复为谁催:知道又是为谁而催促。
- 老夫乘兴耳:老头子我只是兴致盎然而已。
- 剡溪:剡溪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常作为诗人寄托情感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字德清,号山人,宋代诗人,擅长梅花诗,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冬末春初之际创作,诗人因梅花的开放而感慨,表达了对四季变迁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冬景 梅开不自觉》通过描绘梅花的开放,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细腻观察及内心的感慨。诗的开篇“度度看梅来,犹疑早计哉”,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期待与不确定,似乎在询问梅花是否真已经开始绽放。接下来的“相逢如有待,不自觉全开”,则展现了梅花的开放是自然而然的,暗示着生命与时间的流逝。
诗中“每念苔枝雪,犹颁玉镜台”一联,通过雪与梅花的对比,传达出冬春交替的意象。同时,提到“玉镜台”,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蕴含了对春天的向往和期待。随后“忽能同我笑,知复为谁催”,则表现了与梅花相伴的欢愉,也暗示着与友人或自然的交流与互动。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欢愉,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老夫乘兴耳,不作剡溪回”,不仅表明了诗人心境的满足,也显示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度度看梅来,犹疑早计哉。”:逐次观察梅花的到来,心中仍然犹豫是否已经春天。
- “相逢如有待,不自觉全开。”:相遇时仿佛有所期待,却不知梅花已然绽放。
- “每念苔枝雪,犹颁玉镜台。”:每当想到苔藓与雪的景象,仿佛又回到了那玉镜台。
- “忽能同我笑,知复为谁催。”:突然与我同欢笑,知道是谁在催促这一切。
- “有语为春误,何心待月来。”:有人说是春天的误会,何必心中等待月亮的到来。
- “老夫乘兴耳,不作剡溪回。”:我这老头子只是兴致勃勃,不再回忆剡溪的往事。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开放比作时间的流逝,突出了生命的自然。
- 拟人:梅花似乎在与诗人对话,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苔枝雪”和“玉镜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梅花的开放,表达了春天的盼望、生命的轮回及对自然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代表春天的到来。
- 苔藓: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岁月的积淀。
- 雪:象征冬天的寒冷与静谧。
- 玉镜台:象征美好的事物,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度度”是什么意思?
- A. 渐渐
- B. 每次
- C. 快速
- D. 忽然
-
诗人对梅花的开放有什么感受?
- A. 失落
- B. 期待
- C. 无所谓
- D. 恐惧
-
“老夫乘兴耳”中的“兴”指的是什么?
- A. 兴致
- B. 兴奋
- C. 兴旺
- D. 兴业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表达了梅花的坚韧与生命力,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 陆游的《秋夜将晓》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展现了不同季节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