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泊波罗坑
作者: 张维屏 〔清代〕
旅食路方永,独眠寒易侵。
春江流客梦,夜雨滴乡心。
烟湿帆移墨,村荒药抵金。
滩回风益怒,未碍裹头吟。
白话文翻译:
在旅途中,我的食宿总是绵延无尽,孤独地在寒冷中入睡,难免受到侵袭。春天的江水流淌,带走了我的客梦,而夜雨轻轻地滴落,让我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烟雾弥漫,湿润的帆船仿佛被墨水浸透,荒凉的村庄中,药材的价值竟然可以与黄金相媲美。河滩的回流使风势愈加猛烈,但这并没有妨碍我在裹着头巾的情况下吟唱诗句。
注释:
- 旅食:旅途中的饮食。
- 寒易侵:寒冷容易侵袭,指在旅途中夜间的寒冷。
- 春江:春天的江水,象征生命与希望。
- 客梦:身处异乡,梦中所思所念。
- 滴乡心:滴落的雨水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 烟湿帆:帆船被雨水打湿,意象生动。
- 药抵金:即使村庄荒凉,药材的价值依旧高贵。
- 滩回风益怒:河滩的水流回转,风势愈加狂暴。
- 裹头吟:在寒风中裹着头巾吟唱。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的典故引用,但其意境与中国古代文人所描绘的游子心态相契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维屏(约1640-后1715),字子明,号渔山,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游历广泛,诗风清新脱俗。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雨泊波罗坑》作于旅途中,诗人面对春江和夜雨,思乡之情愈加浓烈。诗中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士人漂泊的生存状态。
诗歌鉴赏:
《雨泊波罗坑》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首联“旅食路方永,独眠寒易侵”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漫长而寒冷的旅途氛围,表达了身处异乡的无奈与寂寞。接下来的“春江流客梦,夜雨滴乡心”则通过春江与夜雨的意象,深化了对故乡的思恋,展现出一种柔和而又深沉的情感。
诗中后两联“烟湿帆移墨,村荒药抵金”及“滩回风益怒,未碍裹头吟”则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进一步突显出诗人的坚韧与不屈。尽管身处恶劣环境,诗人依然能够吟唱,体现了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切的人生感悟,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又悲凉的美感,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也有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与艺术价值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旅食路方永:旅途的饮食和住宿总是过于漫长。
- 独眠寒易侵:独自一人在寒冷中入睡,易受侵扰,表现出孤独与寒冷的环境。
- 春江流客梦:春天的江水流淌,带走了我对故乡的梦,表现了思乡情。
- 夜雨滴乡心:夜雨的滴落更加加深了我对乡土的思念。
- 烟湿帆移墨:烟雾弥漫,湿润的帆船如同被墨水浸染,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 村荒药抵金:荒凉的村庄中,药材的价值却高于金子,象征着生存的艰难与不易。
- 滩回风益怒:河滩的水流回转,风势愈加凶猛,描绘出自然的狂暴。
- 未碍裹头吟:尽管风雨交加,却没有妨碍我吟唱诗句,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湿帆移墨”,将船帆比作被墨水浸泡,生动形象。
- 拟人:如“春江流客梦”,赋予江水流动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体结构多采用对仗的形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对生活的热爱。它不仅表达了身处他乡的无奈,也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江:象征生命与希望。
- 夜雨:象征思乡与情感的渗透。
- 帆:代表旅途与漂泊的生活。
- 药:象征生存的希望与价值。
- 风:象征自然的力量与不可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旅食路方永”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期待
- B. 孤独与漫长
- C. 喜悦
- D. 安静
-
在诗中,夜雨的作用主要是?
- A. 增加快乐
- B. 加深思乡情
- C. 影响旅程
- D. 让人疲惫
-
“药抵金”主要想表达什么?
- A. 药材的价值
- B. 生存的艰难
- C. 自然的美
- D. 乡村的荒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雨泊波罗坑》与《静夜思》都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具直白的情感,而《雨泊波罗坑》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更为细腻的情感层次。两者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深厚的思乡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维屏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