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郑子敬都承二首》
时间: 2025-01-19 19:46: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入修门两鬓丝,
延和累疏竭忠规。
立朝颇慕汲生戆,
谋国不知晁氏危。
老去故人能有几,
古来君子例无时。
传闻近事堪悲慨,
说向重泉亦皱眉。
白话文翻译:
再一次走进修门,已是两鬓斑白,
延和的恩宠虽多,却使我忠心被削弱。
在朝堂上我颇羡慕汲生的愚钝,
而在谋国时却不知道晁氏的危机。
年纪渐老,能有几个故人相伴呢?
自古以来,君子都难免遭遇时运不济。
听闻近来的事令人感慨,
就连重泉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修门:指的是朝廷的门或官府的门,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鬓丝:指白发,表示衰老。
- 延和:这里指延和殿,古代皇帝的一个恩宠之地。
- 汲生:指的是汲黯,汉代著名的忠臣。
- 晁氏:指的是晁错,汉代的权臣,暗指当时的政治危机。
- 重泉:传说中的神泉,象征着神秘和智慧。
典故解析:
- 汲生与晁氏的提及,反映出历史上忠臣与权臣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忠诚与权力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强调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风格沉稳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可能是在刘克庄年老之际,对政治局势的思考和对故人的怀念,展现了他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下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刘克庄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展现了他对政治的深刻观察与人生的哲思。开头以“重入修门”描绘出他再次踏入官场的场景,然而“两鬓丝”的描写则揭示了岁月的流逝,暗示着他对权力的无奈与疲惫。诗中提到的“延和累疏”,反映出他在权力中心逐渐被边缘化的状态,尽管曾经受到恩宠,但忠诚的原则却因环境而被削弱。
“立朝颇慕汲生戆”表现出他对忠臣汲黯的向往,然而“谋国不知晁氏危”则揭示出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反映出对当权者短视和对历史教训的警惕。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发人对“故人”的思考,岁月无情,能够陪伴自己的人越来越少,感叹古代君子常常身处逆境。
最后两句“传闻近事堪悲慨,/说向重泉亦皱眉”,不仅表达了对近期政局的悲哀,也通过“重泉”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智慧被困境压迫的无奈感。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历史的沉重,也有个人的无奈,体现了刘克庄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入修门两鬓丝:再次走入官场,鬓发已白,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变化。
- 延和累疏竭忠规:虽然曾受皇恩,但忠诚的信念却被环境所削弱。
- 立朝颇慕汲生戆:在朝堂上对汲黯的愚钝感到羡慕,显示出对忠臣的向往。
- 谋国不知晁氏危:不清楚权臣的危机,反映出对政治局势的无知或无奈。
- 老去故人能有几:年纪渐长,能够陪伴的人越来越少,引发对友谊的思考。
- 古来君子例无时:古往今来,君子往往都难以逢时,表达人生无常。
- 传闻近事堪悲慨:听闻最近的事情让人感到悲伤,对现实的感慨。
- 说向重泉亦皱眉:重泉代表智慧,连它也为时局感到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对忠臣与权臣的对比,揭示政治的复杂性。
- 象征:重泉象征智慧与经验,对局势的感知。
- 反问:通过疑问句式表达对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社会的现状相结合,表现出对政治的深刻思考、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悲观而又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门:象征权力与地位。
- 鬓丝: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重泉:象征智慧与理智,暗示对现实的警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克庄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汲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汲黯
- C. 诸葛亮
- D. 晁错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失落与感慨
- C. 愤怒
- D. 幸福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在情感上更为直接和激烈,而刘克庄则通过个人视角,展现出一种更为内敛和哲思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