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月夜寄夫子》
时间: 2025-01-06 07:23: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月夜寄夫子
作者: 林瑛佩 〔清代〕
静夜霜寒,金炉香辍。
窗前一片梅花月。
看来总共此清光,
怎生却把人离别。
才挂枝头,又过庭侧。
疏帘漠漠铺烟色。
深宵何用照离愁,
素娥当自愁圆缺。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静谧的夜晚,寒霜袭来,金炉里的香火已然熄灭。窗前映照出一片梅花与月光,似乎只有这清冷的光辉,却不知为何让我感到离别的愁苦。梅花才刚挂在枝头,又悄然飘落到庭院一侧。稀疏的帘幕像烟雾般朦胧,深夜的光辉又能照亮多少离愁?那皓月当空,何尝不是在自愁它的圆缺。
注释:
- 霜寒:指深秋或冬季的寒冷,常用来形容气温低、环境清冷的状态。
- 金炉:古代用来焚香的器具,象征宁静的环境。
- 梅花月:梅花与月光结合,构成了一个优雅而清冷的意象。
- 素娥:指月亮,古代常用“素娥”来形容月亮的洁白和柔美。
- 圆缺:指月亮的圆满和缺损,象征事物的变化与无常。
典故解析:
在古代诗歌中,月亮和梅花常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高,而月亮则承载着人们的思念与孤独。诗中提到的“素娥”与“圆缺”反映了古人对于月亮的深刻情感,月亮的圆缺变化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感情的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瑛佩,清代女性诗人,生于富裕书香之家。她的诗歌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尤其擅长描绘月夜、花景等自然景观,常结合个人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踏莎行 月夜寄夫子》创作于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之际,借助夜晚的宁静与月光的清冷,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月夜寄夫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而清冷的夜晚,诗人在月色下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尤其是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贯穿全诗。诗的开头通过“霜寒”和“金炉香辍”设置了一个冷清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基调。接着,窗前的“梅花月”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尽管夜色清朗,但却无法掩盖内心的离愁。
诗中“才挂枝头,又过庭侧”描绘了梅花的短暂与脆弱,暗喻着人类情感的易逝与无常。最后两句“深宵何用照离愁,素娥当自愁圆缺”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月光虽美,却无法解开诗人心中的愁苦,反而让人更加孤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联系在一起,展现了清代女性诗人的细腻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静夜霜寒,金炉香辍:描绘了一个寒冷而静谧的夜晚,金炉里的香火熄灭,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窗前一片梅花月:窗外的梅花与月光交相辉映,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看来总共此清光,怎生却把人离别:即便是美丽的月光,依然无法遮掩内心的离愁。
- 才挂枝头,又过庭侧:梅花刚刚开放,却又悄然凋零,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
- 疏帘漠漠铺烟色:稀疏的帘幕映衬出朦胧的夜色,增强了孤独感。
- 深宵何用照离愁,素娥当自愁圆缺:深夜的光辉无法解决离愁,反而加深了诗人对月亮的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素娥”比喻月亮,生动形象。
- 对仗:如“圆缺”与“离愁”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月亮赋予了情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离别的深切思念与无奈,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孤独与脆弱的情感,反映了人类面对时间流逝与情感变化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寒:象征孤独与冷漠。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好,同时也带有短暂易逝的意味。
- 月亮:承载着思念与离愁,具有圆缺变化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炉”指的是什么?
- A. 书籍
- B. 焚香的器具
- C. 金子
-
“素娥”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美人
- B. 月亮
- C. 星星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快乐
- B. 离愁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踏莎行 月夜寄夫子》都描绘了月夜的情景,但《静夜思》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踏莎行》则更强调对爱人的离愁,展现出不同的情感深度和细腻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古典诗词与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