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上晚望庾楼》
作者:董嗣杲 〔宋代〕
跨城作州治,阴晴巧变幻。
庐峰翠色老,逐日供远盼。
白云擘碎绵,随地卷舒惯。
春先紫烟楼,梅花雪前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游览庾楼时的美丽景色和内心感受。诗人从城市跨越到州治,眼前的景象在阴晴之间不断变化。庐山的峰峦显得苍翠,仿佛为远方的目光而存在。白云像绵羊一样被撕裂,随风卷动、舒展自如。春天来临时,紫烟缭绕的楼阁显得格外迷人,而梅花在雪后绽放,给人以生机与希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跨城作州治:指从城市跨越到州治(州府),表现出诗人游历的广阔视野。
- 阴晴巧变幻:天气阴晴不定,变化多端,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动态。
- 庐峰:指庐山,著名的山脉,象征着稳重与古老。
- 逐日供远盼:在日落时分,庐峰成为远望的对象。
- 白云擘碎绵:白云如同被切成碎片,形象生动。
- 紫烟楼:指春天的楼阁被紫色烟雾缭绕,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典故解析:
- 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象征着高洁的志向与美好的自然。
- 梅花:常常被视为坚韧不拔的象征,尤其是在严冬中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美。
创作背景: 《舟上晚望庾楼》创作于诗人乘舟游览庾楼时。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心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舟上晚望庾楼》是一首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的诗作。诗的开篇“跨城作州治”便揭示了诗人游历的广阔视野,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阴晴巧变幻”则展现了自然天气的变化,仿佛在告诉读者,生活如同自然一般,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惊喜。
诗中的“庐峰翠色老”一语,不仅描绘了庐山的苍翠,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岁月在这山水间流淌。接下来的“逐日供远盼”,则是表现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与向往,象征着希望和光明。
“白云擘碎绵”展现出诗人对于细腻自然景象的观察,白云如绵羊般的形态,给人以轻柔的感受,显示出诗人的细腻情感。而最后两句描绘春天的到来,梅花在雪中绽放,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与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采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跨城作州治:表达了诗人跨越城市,来到州府的情景,象征着探索与发现。
- 阴晴巧变幻: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多端,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庐峰翠色老:庐山的青翠与古老,既是自然的壮丽,也是时间的见证。
- 逐日供远盼:远望日落的境界,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渴望。
- 白云擘碎绵:形象生动,给人以轻盈之感,体现了诗人对细微之美的敏感。
- 随地卷舒惯:自然的变化自如,表现出一种随性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 春先紫烟楼:春天的楼阁被紫烟围绕,富有梦幻色彩,给人以神秘感。
- 梅花雪前绽:梅花在雪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与希望,暗示春天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云比作绵羊,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词句更加和谐美。
- 拟人:白云的卷舒表现出自然的灵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传达了希望与生命力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峰:象征稳重与永恒,表现自然的壮丽与古老。
- 白云:象征轻盈与自由,体现自然的变化与灵动。
- 紫烟楼:象征梦幻与美好,表达人生的希望与追求。
- 梅花:象征坚韧与新生,表现出生命的力量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描绘的庐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短暂的
B) 苍翠的
C) 荒凉的
D) 迷茫的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白云擘碎绵”,形象地表现了_____的状态。 -
判断题:
诗中的“梅花雪前绽”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B) 苍翠的
- 自然变化
- A) 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庐山绝顶》 by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庐山的壮丽,但更注重于个人的情感释放与人生哲理。
- 杜甫的《望岳》:描绘山的雄伟和人生的理想,情感更为深沉且富有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