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坐病不赴姚总统席夜闻乐声因寄
作者:董嗣杲〔宋代〕
精神疲夜漏,
弦管沸秋筵。
想醉黄花下,
谁歌翠幙前。
病身空羡酒,
愁耳爱听泉。
月转羁窗破,
萧萧照客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因生病未能参加宴会的情景。夜深人静时,耳边传来乐声,作者感到精神疲惫,尽管如此,仍然向往那醉人的情景。诗中想象着在黄花树下畅饮,思考着谁会在翠帷前吟唱。身为病人只能羡慕他人的美酒,虽然心中愁苦,却也喜欢听到泉水的声音。月光照进窗户,轻轻洒在自己身上,让人感到孤独与寂寞。
注释
- 精神疲夜漏:形容夜深人静,精神疲惫。
- 弦管沸秋筵:形容乐器声响热闹,描绘宴会的热烈场面。
- 黄花:指菊花,象征着秋天和丰收。
- 翠幙:指华美的帷幕,通常用于宴席。
- 病身空羡酒:生病的人只能羡慕他人饮酒的乐趣。
- 愁耳爱听泉:即使愁苦,但仍然喜欢听到泉水声。
- 月转羁窗破:月亮移动,透过窗户洒下光影。
- 萧萧照客眠:月光轻轻照在客人身上,令人感到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盛行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带有清新、幽雅之风,善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董嗣杲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生病期间,因身体不适未能赴宴,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好友的惋惜。身处病榻,听到宴席上的乐声,心中更加感到孤寂与失落,因此写下此诗寄托情感。
诗歌鉴赏
《坐病不赴姚总统席夜闻乐声因寄》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诗人通过夜晚的氛围,展现了自己病中的孤独感受。开篇以“精神疲夜漏”引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疲惫与病痛。接下来,描绘了热闹的宴会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作者的失落与无奈。
“想醉黄花下,谁歌翠幙前”,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美好而富有诗意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黄花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美好,而“翠幙”则是宴席的象征,诗人向往在这样的场合中畅饮欢歌,然而现实却是他只能在病床上羡慕。
后半部分的“病身空羡酒,愁耳爱听泉”,进一步加深了作者的愁苦。尽管因病不能饮酒,但他却能从泉水的声音中找到些许慰藉。这种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现状的无奈。
最后以“月转羁窗破,萧萧照客眠”收尾,月光的洒落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清冷,增强了孤独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精神疲夜漏:夜深时分,精神感到疲惫,暗示作者的身体状况。
- 弦管沸秋筵:乐器声响热烈,描绘宴会的欢快气氛。
- 想醉黄花下:想象在黄花下畅饮,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谁歌翠幙前:想知道宴会上谁在歌唱,表现出对他人欢愉的羡慕。
- 病身空羡酒:生病的身体只能羡慕他人饮酒的快乐,表达无奈与失落。
- 愁耳爱听泉:虽愁苦,但却喜欢听到泉水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依恋。
- 月转羁窗破:月光透过窗户洒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孤独感。
- 萧萧照客眠:月光照在自己身上,增加了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宴会的热闹与作者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黄花、翠幙、泉水、月光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的情感与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因病无法参与宴席的失落与孤独,同时也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夜晚乐声的描写,反映出对人情世态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秋天的丰收与美好,表达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 翠幙:宴席的象征,体现出热闹与欢愉。
- 泉水:自然的声音,象征着宁静与安慰。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考,增添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精神疲夜漏”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 A. 精力充沛
- B. 疲惫不堪
- C. 欣喜若狂
-
作者在诗中羡慕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自然
- B. 朋友的饮酒
- C. 热闹的宴会
-
“月转羁窗破”这句中的“羁”字表示什么?
- A. 被困
- B. 快乐
- C. 旅行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秋夕》(杜甫):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夜晚,表现出孤独与思索。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坐病不赴姚总统席夜闻乐声因寄》在孤独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的作品更多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而董嗣杲则是对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董嗣杲及同时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介绍古典诗词的鉴赏技巧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