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兴国军治出富池》

时间: 2025-01-04 07:21:05

澒洞尘沙迹寄浮,霜茅风棘断堽头。

几家白酒山城暮,一穗青烽野戌秋。

战马向年荒此垒,羁鸿今夜宿何洲。

扁舟直下寒江口,不见甘王卷雪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澒洞尘沙迹寄浮,霜茅风棘断堽头。
几家白酒山城暮,一穗青烽野戌秋。
战马向年荒此垒,羁鸿今夜宿何洲。
扁舟直下寒江口,不见甘王卷雪楼。

白话文翻译

在澒洞中,尘土与沙石的痕迹漂浮不定,霜冷的茅草和风中的荆棘都已断绝了堤头。黄昏时分,几家酒肆在山城中开张,一缕青色的烽火在荒野的戌时升起。战马在荒凉的地方守卫着这个营垒,孤独的鸿雁今夜又会栖息在哪里呢?小舟直驶向寒冷的江口,却看不见甘王的雪楼。

注释

  1. 澒洞:深邃的水潭。
  2. 霜茅:被霜打过的茅草。
  3. 白酒:指的是酒肆,山城中出售的白酒。
  4. 青烽:烽火的颜色,象征战事或信号。
  5. 战马向年荒此垒:战马在年复一年中守卫着这个荒凉的营垒。
  6. 羁鸿:指被羁绊的鸿雁,寓意孤独和漂泊。
  7. 甘王:指的是甘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象征权势和荣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宋代),字仲明,号少山,江苏人。董嗣杲为人正直,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词。其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抒发豪情壮志,风格清新而有力量。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战乱、边疆防务有关,诗中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孤独,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孤寂而又壮丽的边塞图。开篇用“澒洞尘沙”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气氛,接着通过“霜茅风棘”展示自然的严酷,暗示战争带来的破败与无情。酒肆的描写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人间烟火,反映出在动荡的时代中,人们的生活状态。

“几家白酒山城暮”意在表现战争给平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而“青烽”则象征着战事的紧迫感和不安。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战马”“羁鸿”“扁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流浪生涯的感慨,同时也暗含着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董嗣杲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澒洞尘沙迹寄浮:描写了环境的荒凉和不确定性,尘沙浮动,似乎预示着不安的未来。
  • 霜茅风棘断堽头:自然的严酷与死亡的气息,茅草被霜打,荆棘枯死,显示出生机的消逝。
  • 几家白酒山城暮:一幅黄昏时分的景象,酒肆的存在似乎在提醒人们生活的继续。
  • 一穗青烽野戌秋:烽火在秋天升起,暗示着战事的来临。
  • 战马向年荒此垒:战马依旧守卫着这个营垒,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改变这份责任。
  • 羁鸿今夜宿何洲:孤雁飞翔,象征着漂泊的孤独,表达了对归宿的渴望。
  • 扁舟直下寒江口:小舟行驶的方向,暗示着人们对未来的探索。
  • 不见甘王卷雪楼:最终的失落感,回顾历史的辉煌与现在的无奈。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青烽”象征战事)、拟人(“羁鸿”)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战乱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切的忧虑和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澒洞:象征深邃、神秘的境地,隐喻内心的迷茫。
  • 霜茅: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青烽:战事的紧迫感和国家的危机。
  • 羁鸿:孤独与漂泊的象征,表现对归属感的渴望。
  • 扁舟:象征着无尽的探索和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烽”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象征美好生活
  2. “羁鸿”指的是什么?

    • A. 归属感
    • B. 漂泊的鸿雁
    • C. 战马
  3.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自然风光
    • B. 国家安危与个人命运
    • C. 人生哲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之涣《登鹳雀楼》
  2.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壮丽风光,但更强调了个人的豪情与壮志。
  • 范仲淹《岳阳楼记》:在感慨人生无常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历史的兴衰和个人的责任。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典诗词选》
  3. 《董嗣杲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