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
时间: 2025-01-04 10:22: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白话文翻译:
人们都知道当神仙是多么好,但唯独功名是忘不了的!古今的将相们现在在哪里呢?只留下荒冢一堆草而已。人们都知道当神仙是多么好,但唯独金银是忘不了的!整天只恨聚得不多,等到有了多时,眼睛却也闭上了。人们都知道当神仙是多么好,但唯独美妻是忘不了的!你活着的时候每天说恩情,死后又随别人去了。人们都知道当神仙是多么好,但唯独儿孙是忘不了的!痴心的父母自古以来有多少,孝顺的儿孙又有谁见过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神仙:指那些超脱凡尘的存在,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 功名:指的是官职和名声,代表着世俗的成就。
- 荒冢:指无人问津的坟墓,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虚幻。
- 姣妻:指美好的妻子,代表着情感的依托。
- 儿孙:指的是后代,象征着家庭的延续和传承。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古今将相”暗示历史上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如今已化为尘土,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感慨与无奈。
- “痴心父母”则引申出对父母对子女无私奉献的深刻思考,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年-1763年),清代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红楼梦》。他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动荡时期,出身于官宦家庭,经历了家道中落的苦痛,作品中常融入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好了歌》是曹雪芹在其生活遭遇与对人生深刻思考的基础上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看法,以及对人际关系和家庭责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好了歌》短小精悍,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反复的“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的句式,诗人不断强调人们对物质和名利的执念,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将相、金银、美妻和儿孙,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这些目标在生命的尽头似乎都显得无足轻重。尤其是“荒冢一堆草没了”,以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虚无和短暂。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人们往往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东西,如亲情和孝道。最后一句“孝顺儿孙谁见了?”更是发人深省,直指孝道的稀缺,激发读者对传统美德的思考。整首诗在反映人生哲理的同时,展现了曹雪芹深刻的社会观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开篇即引入对比,神仙的理想生活与世俗的功名形成鲜明对照。
-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古代的权臣将相,终究难逃死亡与遗忘的命运,强调了名利的无常。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金银财富是人们无法割舍的执念,表现出对物质的依赖。
-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人们总是渴望财富,然而死后财富无法带走,讽刺了对物质的追求。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美好的伴侣虽重要,但在生死面前同样显得脆弱。
-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生前的恩情,死后却无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死亡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儿孙虽是延续,但在现实中,许多父母却未能感受到儿孙的孝顺。
-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反映了世代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失望,突显孝道的缺失。
修辞手法:
- 排比:重复“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的句式,加深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的层次。
- 对比:将神仙的理想与功名利禄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深度。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为主题,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强调了亲情和孝道的重要,却又对现实中的人情冷暖表达了深深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仙:象征理想与自由的生活。
- 功名:代表世俗成就的追求。
- 金银:物质财富的象征,强调人们对物质的执着。
- 荒冢:暗示生命的短暂与虚无。
- 姣妻:象征情感与陪伴。
- 儿孙:代表家庭的延续与父母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好了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追求财富
B. 对功名的反思
C. 对爱情的赞美
D. 对神仙的向往
-
诗中提到的“古今将相”主要暗示什么? A. 历史的伟人
B. 人生的无常
C. 家庭的责任
D. 物质的追求 -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中的“功名”指的是: A. 财富
B. 官职和名声
C. 美好的家庭
D. 个人的理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曹雪芹的《好了歌》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好了歌》更强调对世俗名利的反思,而《将进酒》则更侧重于享乐与豪情,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红楼梦》及其相关研究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