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齑》
时间: 2025-01-17 09:1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齑》
作者:杨万里〔宋代〕
庾郎晚菘翡翠茸,
金城土酥玉雪容。
如何俱堕瑶瓮中,
却与醯鸡同闷宫。
金井银床水清泚,
雪山冰谷盐轻脆。
秋风一月酿得成,
字日受辛非麴生。
太学儒生朝复暮,
茹冷啜寒那可度。
十年雪汁冻蔬肠,
一夜饥雷听更鼓。
不如瓮头吏部瓮头醒,
一逢受辛还一醒,
毕卓与尔同死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美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晚菘”和“醯鸡”,暗示了美味的食材,但这些美食却被放置在了瑶瓮之中,失去了应有的光彩。诗人对这种美味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感叹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埋没的惋惜。诗的后半部分则提到了求学的艰辛,与饥饿感的对比,体现了生活的不易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庾郎:指庾信,诗人用来形容美味的晚菘。
- 翡翠茸:形容食材色泽鲜艳,像翡翠一样。
- 瑶瓮:比喻美好事物的埋藏之处。
- 醯鸡:酱油鸡,形容一种常见的美味。
- 金井银床:指的是精致的生活环境。
- 受辛:受苦,艰辛的意思。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瓮头醒”,指的是一种酒,象征着生活的清醒与觉悟。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著称。他的诗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咏齑》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诗人在对美食的吟咏中,反映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咏齑》通过对美食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开头的“庾郎晚菘翡翠茸”便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美食的画面,令人联想到丰盛的宴席。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却指出这些美味的食材被埋没于瑶瓮之中,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惋惜。这种强烈的对比引发了人们对生活境遇的思考:即使拥有再好的条件,若无法被珍视,也难以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在后面几句中,诗人通过“金井银床水清泚”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奢华与享受,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太学儒生朝复暮”的辛苦求学,展示了人生的另一面。饥饿和寒冷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体现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对“瓮头醒”的赞美,不仅是对美食的追求,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期望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咏叹美食,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思,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艰辛生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的开头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出对美味食材的赞美,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 “如何俱堕瑶瓮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埋没的遗憾。
- 诗人在描绘绝美的环境时,使用了“金井银床”,暗示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太学儒生朝复暮”的句子则转向对求学艰辛的感慨。
- 最后几句则通过“瓮头醒”的意象,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庾郎晚菘”、“翡翠茸”等,通过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美食的描写与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表达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菘:象征着美味与丰盛。
- 瑶瓮:代表了美好事物的埋藏与失落。
- 醯鸡:常见的美食,象征着平民生活的朴实。
- 金井银床:描绘奢华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庾郎晚菘”主要指什么?
A. 一种美味的蔬菜
B. 一种美酒
C. 一种诗歌形式
D. 一种乐器 -
诗人通过“金井银床”来表现什么?
A. 贫穷
B. 奢华的生活
C. 农田
D. 战争 -
“如何俱堕瑶瓮中”中的“瑶瓮”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被埋没
B. 富贵的生活
C. 学习的辛苦
D. 乡村的宁静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杜甫《春望》: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咏齑》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描绘了对美食的热爱,但杨万里更强调对生活的反思,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豪放生活的追求。
-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美食的不同理解与表达方式,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