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书事》
时间: 2025-01-06 04:09: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书事
作者: 冯时行 〔宋代〕
昨夜风吹茅苇纷,今朝急雨洗崖痕。
山山霞没江喧枕,树树鸠鸣云到门。
隐几真心开暝照,翻书老膝痹危蹲。
山居染得疏慵病,无复功名皓首论。
白话文翻译:
昨夜的风把茅苇吹得纷纷扬扬,今天早上急雨洗刷了悬崖的痕迹。
山峦被霞光笼罩,江水喧闹如同枕边的梦,树木间鸠鸟鸣叫,云彩正飘到我的门前。
隐居在屋内,真心如同灯光在夜里闪耀;翻看书籍,老膝痛得难以久蹲。
在山中生活染上了懒散和病痛,再也没有功名的追求了。
注释:
- 茅苇:一种水边植物,常生于湿地,象征着自然环境。
- 崖痕:悬崖上的痕迹,可能指代风雨侵蚀后的景象。
- 山山霞没:形容山峦被云霞遮蔽,意境朦胧。
- 鸠鸣:指鸠鸟的叫声,通常用来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
- 隐几:指隐居的桌子,表明诗人处于隐居状态。
- 皓首:指白头,通常象征年老或失去追求名利的心态。
典故解析:
- 隐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隐居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象征着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 功名:指功绩和名声,古代士人追求的目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时行,宋代诗人,生于1040年,卒于1114年。为人清白高洁,诗风多以自然景观和隐居生活为题材,体现了士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隐居期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官场名利的淡漠。正值宋代,士人逐渐厌倦了纷扰的政局,选择隐逸以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雨中书事》的意境清新,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和隐士的哲思。诗的开头描绘了昨夜的风和今天的雨,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自然的变幻无常。接下来,诗人通过“山山霞没江喧枕,树树鸠鸣云到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山水与鸟鸣交融,仿佛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山居之中。诗中的“隐几真心开暝照”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意与享受,仿佛内心的光明照亮了周围的黑暗。
而后半部分则流露出一种对年老和病痛的无奈,诗人已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接受生活的现实,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融合,既有哲理深度,又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自然景象,风与雨的交替,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第二联通过山水与鸟鸣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第三联表达了隐居者内心的光明与对书籍的热爱。
- 第四联则反映了对年岁和懒散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对功名的超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形成意象的共鸣。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对称,使得整首诗在结构上更为和谐。
-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风与雨:象征着时间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 山水: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隐士的理想生活。
- 鸠鸣:暗示了生活的安宁与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昨夜风吹茅苇纷”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自然的宁静
B. 自然的变幻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B -
“无复功名皓首论”中“皓首”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老年
C. 中年
答案:B -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功名的追求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描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冯时行的《雨中书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恬静与自然的美。然而,冯时行更加强调对世俗名利的超脱,而王维则在描写中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思考与人生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介绍。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