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试士
作者: 何如谨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相期同上凤池班,文字丹黄手自删。
却笑蓬庐非广厦,也教寒士尽欢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同伴约定一起参加凤池的考试,虽然文字上有删改,但依然欢笑着认为自己简陋的住所并不算广阔,却能让寒士们感到愉悦。
注释:
字词注释:
- 相期: 互相约定。
- 凤池班: 指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
- 文字丹黄: 形容文辞华美,颜色鲜艳。
- 蓬庐: 草房,形容简陋的居所。
- 寒士: 穷苦书生。
典故解析:
- 凤池: 在古代,凤池是文人雅士聚集评诗、考试的场所,象征着文人之间的交流和竞争。
- 蓬庐: 代表简陋的居住条件,但也象征着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如谨,清代诗人,生于明末,经历了多次科举考试,作品多描绘士人生活、抒发志向。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清代,科举制度盛行,士人们常聚集于凤池等地,参加考试,表达了对寒士的关心及对简陋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凤池班”的描绘,展示了作者与朋友们相约应考的热情与期待。诗的开头以“相期同上凤池班”引出主题,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奋斗的决心。而“文字丹黄手自删”则体现了诗人在写作过程中的严谨与自我要求,尽管如此,他仍以幽默自嘲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简单的居住环境,通过“却笑蓬庐非广厦”的反语,突显了他对物质条件的淡泊与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最后一句“也教寒士尽欢颜”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寒士的关怀,又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简练而富有情感,既有对科举的追求,又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清代士人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期同上凤池班: 表达了与友人共同参加科举考试的期望。
- 文字丹黄手自删: 说明了在写作时对文字的精心雕琢,虽有删改,但仍然追求文采。
- 却笑蓬庐非广厦: 自嘲自己的居住条件简陋,但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 也教寒士尽欢颜: 传达了对其他寒士的关怀和期望,让他们感到快乐。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相期”与“却笑”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反语: “蓬庐非广厦”用反语手法,表明了对生活的满足与欣赏。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科举考试的期待与对简朴生活的自嘲,展示了清代士人的志向与乐观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池: 理想与追求的象征,代表文人社会的雅致与竞争。
- 蓬庐: 代表简陋的生活环境,象征着对物质不拘的态度。
- 寒士: 体现出对士人的同情与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何如谨的《试士》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科举的期望与对生活的乐观
c)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相期同上凤池班”中的“凤池”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古代考试的场所
c) 一种饮料 -
“蓬庐非广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对居住条件的不满
b) 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c) 对生活的抱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试士》与《春望》,两首诗均展现了士人的情感与志向,但《春望》更多地关注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无奈,而《试士》则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何如谨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