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姜学在归吴门》
时间: 2024-12-31 17:00: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姜学在归吴门
午桥雨过杜鹃啼,
归客扁舟发宛溪。
下濑薰风吹去棹,
到家绿树遍长堤。
伯兄稚子经年别,
画舸名园几处题。
难忘敬亭山下路,
清秋迟尔共扶藜。
白话文翻译:
在午桥上,雨过之后,杜鹃在啼叫,
归来的客人乘着小舟从宛溪出发。
在下游的河岸,薰风吹拂着划桨的动作,
回到家时,长堤两旁绿树成荫。
伯兄和小侄子已经分别多年,
在画舸和名园中留下了几处题字。
难以忘怀的是敬亭山下的那条路,
在清秋时节,与你共扶藜杖慢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午桥:指正午时分的桥。
- 杜鹃:一种鸟,常在春季啼叫。
- 扁舟:小船。
- 濑:水流急的地方。
- 薰风:温暖的风。
- 棹:划船时使用的桨。
- 伯兄:指兄长。
- 稚子:年幼的孩子。
- 画舸:绘有装饰的小船。
- 名园:著名的园林。
- 敬亭山:指敬亭山,是一个风景名胜。
- 扶藜:用手扶着藜杖,表示年老或身体不便。
典故解析:
- 杜鹃啼鸣常被视为哀怨的象征,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 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乡,常被提及,象征着诗人的怀念与乡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文鼎(1640-1710),清代诗人,字子榕,号竹山,福建人。梅文鼎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梅文鼎送别朋友姜学在之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离别时的惆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愿,反映了清代文人之间的友情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一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观与人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貌和诗人对友人深切的祝福。开头两句“午桥雨过杜鹃啼,归客扁舟发宛溪”,以“雨”和“杜鹃”的意象引入,营造了一种清新而忧伤的氛围,杜鹃的啼声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伤感。接下来的“下濑薰风吹去棹,到家绿树遍长堤”,描绘了归途的宁静与美好,河岸边绿树成荫,构建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家园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
后半部分则透露出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伯兄稚子经年别,画舸名园几处题”,这句将离别的痛苦与对往昔美好回忆相结合,表现出人际间深厚的情感。最后两句“难忘敬亭山下路,清秋迟尔共扶藜”则是对友人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充满了温情与希望。整首诗在细致入微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人情味,体现了梅文鼎的文人情怀和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午桥雨过杜鹃啼”:正午时分,桥上雨停,杜鹃在啼叫,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气氛。
- “归客扁舟发宛溪”:归来的客人乘坐小舟从宛溪出发,暗示离别与回归。
- “下濑薰风吹去棹”:在河流的下游,温暖的风吹动着船桨,传达一种轻松的归家情景。
- “到家绿树遍长堤”:回到家时,长堤两旁绿树成荫,体现家乡的美丽与温馨。
- “伯兄稚子经年别”:长时间未见的亲人,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
- “画舸名园几处题”:在小船和名园中留下的题字,表明了美好的回忆。
- “难忘敬亭山下路”:难以忘怀的敬亭山下的路,传达出对故乡的眷恋。
- “清秋迟尔共扶藜”:在清秋的季节,与友人一同慢慢前行,象征着友情的长久。
修辞手法:
- 比喻:杜鹃的啼叫象征着离别的哀愁。
- 拟人:描绘自然景物,使其生动有情,更易引发共鸣。
- 对仗:诗句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归乡的愉悦与对亲友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情感的珍视,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洗净与希望。
- 杜鹃:常被视为离别与思念的象征。
- 舟:象征着行旅与归宿。
- 绿树:象征着生机与温暖的家园。
- 敬亭山:象征着故乡与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杜鹃”在古诗中通常象征什么? A. 喜悦
B. 离别
C. 富贵
D. 冷漠 -
“午桥雨过杜鹃啼”中的“午桥”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清晨
B. 正午
C. 傍晚
D. 夜晚 -
诗中“伯兄稚子”的意思是什么? A. 兄长和年幼的孩子
B. 朋友和长辈
C. 同龄人
D. 远方的亲戚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与梅文鼎的《送姜学在归吴门》都表现了离别情感,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情壮志,而梅文鼎则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人情温暖。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梅文鼎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中国古典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