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秋宵独坐》

时间: 2025-01-19 19:57:18

谁家断续寒砧捣。

冷柝敲更早。

一灯风雨自孤吟。

和着乱蛩声尽是商音。

催侬霜鬓添多少。

人与秋同老。

思量往事总萦心。

五十六年匆忽到而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秋宵独坐
作者: 潘榕

谁家断续寒砧捣。
冷柝敲更早。
一灯风雨自孤吟。
和着乱蛩声尽是商音。
催侬霜鬓添多少。
人与秋同老。
思量往事总萦心。
五十六年匆忽到而今。

白话文翻译

在这秋夜,我听见谁家传来断断续续的砧声,
冷清的更鼓敲得更早。
我在一盏孤灯下对着风雨自吟自唱,
伴随着那乱蛩的声音,宛若在诉说着旧时的商音。
不知不觉,白发已经添了多少,
人与这秋天一样,都在慢慢变老。
细想往昔的种种,心中总是萦绕不去,
五十六年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已是如今。

注释

  • 寒砧:指寒冷的砧板,古时常用砧声来形容夜晚的寂静。
  • 冷柝:指寒冷的更鼓,古时报时用的鼓。
  • 孤吟:独自吟唱。
  • 乱蛩声:指秋夜里蟋蟀的叫声,象征孤独与寂寞。
  • 商音:古代乐音之一,常用来表达思念。
  • 霜鬓:形容头发如霜般白,象征年华已逝。

典故解析

“商音”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音调,常与哀伤、思念相关,体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五十六年”则是一种时光流逝的叹息,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榕,清朝诗人,擅长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其作品多表达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夜,正是诗人对人生、岁月的沉思时刻,结合了外部环境与内心情感,体现了深深的孤独感与对过往的怀恋。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 秋宵独坐》以清冷的秋夜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孤独中反思人生的情景。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孤独和思念的情绪通过声音传递出来。开头两句“谁家断续寒砧捣,冷柝敲更早”,用寒砧与冷柝的音响,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着夜的深沉与寒冷。接着“灯下孤吟”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中独自吟唱的情景,伴随着秋夜的蛩声,形成了一种默默的陪伴,虽是孤独却又不失温情。

“催侬霜鬓添多少”一句,感叹岁月的无情,人在变老,白发的增加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而“人与秋同老”则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自然的变化紧密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共鸣。全诗最后一句“思量往事总萦心”,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过往的深切怀念。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达到对生命哲学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谁家断续寒砧捣”:描绘出一个寒冷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2. “冷柝敲更早”:更鼓的敲打声传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3. “一灯风雨自孤吟”:在风雨中,独自一人吟唱,凸显孤独感。
    4. “和着乱蛩声尽是商音”:蟋蟀的声音与自己吟唱的声音交织,形成独特的旋律。
    5. “催侬霜鬓添多少”:感慨时光流逝,白发越来越多。
    6. “人与秋同老”:人和秋天一样,都在慢慢老去。
    7. “思量往事总萦心”:心中对往事的回忆总是挥之不去。
    8. “五十六年匆忽到而今”:感叹五十六年的匆忙时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霜,形象生动。
    • 对仗:如“寒砧”和“冷柝”,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声音赋予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在秋夜中独自思考人生的孤独感和无奈。

意象分析

  • 寒砧:象征孤独的夜晚,传达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 冷柝:象征时光的流逝,带来一种紧迫感。
  • 一灯:象征希望与孤独的对比。
  • 霜鬓:象征衰老与时光的无情。
  • 商音:象征对往事的怀念与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砧”主要指的是什么声音? A. 砧板声
    B. 风声
    C. 雨声

  2. 诗中“冷柝敲更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安静
    B. 紧迫
    C. 快乐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青春
    B. 时光流逝与思念
    C. 爱情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暮江吟》

诗词对比: 与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相比,潘榕的作品更加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壮阔的景象和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