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郊以园林无俗情为韵得情字二首》

时间: 2025-01-04 11:39:25

散漫藤萝外,飘然猿鹤情。

云山如有旧,草木半无名。

隔竹寺幡出,前村砧杵鸣。

乾坤清绝地,犹觉是升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散漫藤萝外,飘然猿鹤情。
云山如有旧,草木半无名。
隔竹寺幡出,前村砧杵鸣。
乾坤清绝地,犹觉是升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悠闲的自然环境,藤萝散乱地垂挂在外,猿猴与仙鹤在这里自在地徘徊。云山仿佛与我有着旧日的情缘,而周围的草木大多不知名。隔着竹子,可以看到寺庙的幡旗飘动,前面的村庄中,锤子的敲击声和杵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即使身处如此清幽的天地,我内心依然感受到一种升平宁静的氛围。

注释

  1. 藤萝:一种攀爬植物,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柔美。
  2. 猿鹤情:猿猴和仙鹤都是自然中常见的动物,象征着自由与洒脱。
  3. 云山:指云雾缭绕的山峦,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4. 砧杵:指的是村中制作食物时所用的工具,象征生活的平常与安宁。
  5. 升平:指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宋代著名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冯时行在当时文人中,以其独特的自然情怀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冯时行游玩东郊的过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平和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渴望逃避喧嚣,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升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游历东郊时的独特感受。开篇描绘藤萝的散漫与猿鹤的悠然,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云山如有旧”一句,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仿佛这些自然景物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草木“半无名”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谦卑和敬畏,强调了自然之美在于其本质,而非人类的识别。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隔竹寺庙的幡旗和前村的生活声音,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最后,诗人以“犹觉是升平”总结,表达了尽管身处宁静之地,但心中依然怀有对社会安宁的渴望与祝福。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歌颂,更是对人类社会和谐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散漫藤萝外:藤萝随意地生长,营造了一种自然舒适的氛围。
  2. 飘然猿鹤情:猿猴和仙鹤的轻盈姿态,表现出一种自在的情感。
  3. 云山如有旧:诗人与自然之间似乎有着旧日的情感,暗示一种归属感。
  4. 草木半无名:周围的植物多是无名之物,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谦逊和敬意。
  5. 隔竹寺幡出:寺庙的幡旗在竹林中摇曳,增添了动感和神秘感。
  6. 前村砧杵鸣:村庄的生活声响,体现了人间的温暖与和谐。
  7. 乾坤清绝地:这里的天地清澈无比,给人一种超脱俗世的感觉。
  8. 犹觉是升平:尽管身处幽静之处,仍然感受到时代的宁静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隔竹寺幡出,前村砧杵鸣”,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升平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身心归于自然”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藤萝: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温柔。
  2. 猿鹤:象征自由与洒脱。
  3. 云山:象征高远与神秘。
  4. 寺庙的幡:象征宗教与灵性。
  5. 砧杵:象征平常的生活与温暖的家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猿鹤”象征什么? A. 自由与洒脱
    B. 忧伤与孤独
    C. 战争与冲突

  2. “草木半无名”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诗人对自然的无知
    B. 诗人对自然的谦逊
    C. 诗人对人类的蔑视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升平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失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苏轼《题西林壁》与冯时行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的诗更多地强调了对自然的哲学思考,而冯时行则侧重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