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纵观姑游目,殷忧欲碎心。
马嘶淮祲恶,鹃叫蜀冤深。
玉座方亭箸,椒涂亦脱簪。
好为谏臣论,莫作醉翁吟。
白话文翻译:
远望姑游山,心中忧虑如同要碎裂一样。
马儿在淮水边嘶鸣,战乱的恶果令人心痛,
杜鹃在蜀地悲鸣,诉说着无尽的冤屈。
玉座上的筷子摆放整齐,调味品也随意洒落,
我宁愿做个谏言的臣子,而不是醉酒吟唱的游人。
注释:
- 姑游:指姑苏山,是一个山名,常用来指代江南的美景。
- 殷忧:深重的忧伤。
- 淮祲:淮水的战乱,指战乱给人带来的痛苦。
- 鹃:指杜鹃鸟,常用作悲伤的象征。
- 蜀:指四川,杜鹃的叫声常与蜀地的哀愁相关。
- 玉座:指高贵的座位,象征权位。
- 椒涂:调味品撒落,意指宴席的奢华与随意。
- 谏臣:指谏言的臣子,表示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 醉翁:指沉醉于酒的人,暗指游荡不务正业。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阮亭,晚号东篱,宋代诗人,精于诗词,学识渊博,作品气魄雄浑,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借助上元节的时机,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前途的深思。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癸卯上元即席次杨使君韵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诗中的“姑游”引出江南的美景,但随即转入忧心忡忡的情绪,表现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的痛心。特别是“马嘶淮祲恶,鹃叫蜀冤深”一句,将战乱的悲惨与杜鹃的哀鸣结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煎熬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现出对宴席的冷静观察,虽然环境奢华,但诗人却显得不以为然,转而表达自己宁愿做谏言之臣的志向。这种选择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价值的思考,强调了责任感与使命感。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音韵和谐,情感深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纵观姑游目”:远眺姑苏山,目光所及。
- “殷忧欲碎心”:深重的忧伤几乎要让我心碎。
- “马嘶淮祲恶”:马儿在淮水边嘶鸣,表明战乱的残酷。
- “鹃叫蜀冤深”:杜鹃在蜀地悲鸣,深刻反映冤屈。
- “玉座方亭箸”:高贵的席位上筷子摆放整齐。
- “椒涂亦脱簪”:调味品随意洒落,显示宴席的奢华与散漫。
- “好为谏臣论”:我宁愿做个谏言的臣子。
- “莫作醉翁吟”:不想做那沉醉于酒的游人。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马嘶淮祲恶,鹃叫蜀冤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与拟人:通过“鹃叫蜀冤”的描写,赋予杜鹃鸟人类的情感,表现出深切的哀愁。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反映了在动荡时期个人理想与责任的冲突,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意象分析:
- 姑游:象征美丽与理想,但也伴随忧愁。
- 马与鹃:代表战乱与哀鸣,体现社会动荡中的人们的苦痛。
- 玉座与椒涂:象征权贵与奢华,反映社会的不平等。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纵观姑游目”中的“姑游”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四川 C. 北京 D. 安徽
- 诗中提到的“马嘶淮祲恶”描述了什么景象? A. 美丽的景色 B. 战乱的惨状 C. 和平的生活 D. 安逸的宴席
- 诗人宁愿做什么角色? A. 醉翁 B. 谏臣 C. 游人 D. 商人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洒脱。
-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二者都反映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的理想与责任,而杜甫更关注社会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