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绕阶苔径寻綦迹。短短银墙隔。
木犀开到二分时。可惜閒房深锁绣帘垂。
登筵果饼圆如月。共道团圞节。
素娥偏惯别离愁。又是一年寒雨度中秋。
白话文翻译:
在阶梯旁和苔藓的小路上寻找你的足迹,
短短的银色墙壁将我们隔开。
木犀花已经开到二分时节,
可惜空荡荡的房间深锁着绣帘垂挂。
在筵席上,果饼圆得像月亮,
大家都在说团圆的节日。
但素娥却偏偏习惯了离别的愁苦,
又是一年寒雨中秋将至。
注释:
- 苔径:长满苔藓的小路。
- 银墙:指白色的墙壁,形容墙壁的颜色。
- 木犀:一种香花植物,通常在秋天开花。
- 二分时:指农历二分,即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时节。
- 闲房:空荡荡的房间,形容没有人居住。
- 绣帘:精美的帘子,通常用来装饰。
- 果饼:节日时食用的圆形点心,象征团圆。
- 素娥:指嫦娥,常被视为月亮的化身,寓意孤独。
- 寒雨:指秋天的寒冷细雨,营造出忧伤的氛围。
典故解析:
-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象征着家人团聚,思念之情。
- 嫦娥奔月:嫦娥是中国神话中居住在月亮上的仙女,常与中秋节联系在一起,表达离别和孤独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虞美人》创作于中秋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景象和个人的情感,表达对团圆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惆怅,折射出古人对人情与月色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虞美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节的氛围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诗中通过“绕阶苔径寻綦迹”开篇,展现出对往事的追忆,令人感受到一种伤感的气息。短短的银墙隔开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木犀开到二分时”一句则增添了时令的背景,木犀花的香气在这个时节愈加浓郁,似乎在提醒着诗人美好的时光。然而,“可惜閒房深锁绣帘垂”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即使是在团圆的节日,内心的空虚和对失去的怀念依然挥之不去。
随后的描写中,“登筵果饼圆如月”,诗人用圆润的果饼来隐喻团圆的美好,但“素娥偏惯别离愁”则带出一种无奈的情绪,嫦娥的孤独恰恰反映了他自己的心境。最后“又是一年寒雨度中秋”,更是将离愁别绪推向了高潮,寒雨中的中秋显得格外凄凉。
综上所述,汪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却又令人心痛的中秋画面,展现了人们在团圆节日中难以言说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绕阶苔径寻綦迹”:在苔藓的小路上寻找你的足迹,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
- “短短银墙隔”:短墙隔开了彼此的距离,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疏远。
- “木犀开到二分时”:木犀花开时节,营造出中秋的氛围。
- “可惜閒房深锁绣帘垂”:房间锁上,暗示内心的孤独。
- “登筵果饼圆如月”:团圆的象征,果饼的圆形暗示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
- “共道团圞节”:人们在欢庆团圆节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 “素娥偏惯别离愁”:嫦娥象征孤独,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又是一年寒雨度中秋”: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交织,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果饼比作月亮,象征团圆。
- 拟人:木犀花开,仿佛在诉说节日的到来。
- 对仗:如“绕阶苔径”和“短短银墙隔”,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中秋节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惆怅,展现了人们在团圆节日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
意象分析:
- 苔径:象征着过去的回忆与逝去的时光,带有一定的哀愁。
- 银墙: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物理与心理距离。
- 木犀花:传递出秋天的气息,象征着美好与忧伤的交织。
- 果饼:中秋的象征,寓意着团圆与幸福。
- 寒雨:渲染出离愁别绪的氛围,增添了诗的凄凉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端午节
-
“素娥”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
- A.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 B. 嫦娥
- C. 白娘子
-
“果饼圆如月”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食物的形状
- B. 人的心情
- C. 景色的美丽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汪东的《虞美人》均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孤独感,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汪东则以细腻的情感取胜。
-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同样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风格较为直白,汪东的作品则更具情感的层次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