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残菊》

时间: 2025-01-14 08:38:40

几番采撷东篱畔。

秋老无人院。

祡桑酒醒月昏黄。

剩有清标偏耐、晓来霜。

明年秋色知何许。

岁月如驰去。

西风萧瑟太无情。

吹得空阶瘦影、不分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番采撷东篱畔。秋老无人院。
祡桑酒醒月昏黄。剩有清标偏耐晓来霜。
明年秋色知何许。岁月如驰去。
西风萧瑟太无情。吹得空阶瘦影不分明。

白话文翻译:

在东篱旁曾几度采摘菊花,
如今秋天已老,院子里无人问津。
喝过桑酒后,醒来时月色昏黄,
剩下清冷的花朵,偏偏耐得住晨霜的侵袭。
明年的秋色又会如何?岁月如飞而逝。
西风萧瑟,太无情,
把空阶上的瘦影吹得模糊不清。

注释:

  • 几番:几次。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传统上常用于种植菊花。
  • 秋老:秋天渐渐老去。
  • 无人院:院子里没有人。
  • 祡桑酒:指一种酒,可能是用桑葚酿的酒。
  • 清标:清冷的花朵。
  • 晓来霜:早晨的霜。
  • 岁月如驰:岁月像奔驰的马一样飞快。
  • 萧瑟:形容风声凄凉,冷清。
  • 空阶:空荡的台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毓卿,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抒情和深刻的哲理见长。他的诗歌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感慨,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虞美人·残菊》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诗人通过对秋季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虞美人·残菊》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无常。诗中“几番采撷东篱畔”,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如今孤寂生活的感慨。秋老无人院,表达了一种被遗忘的孤独感,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忧伤和对逝去岁月的惋惜。

“祡桑酒醒月昏黄”,在喧嚣与静谧之间,诗人以酒助兴,却又在月色下醒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失落。诗中的“清标偏耐晓来霜”则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尽管霜寒袭来,仍能在严酷的环境中存活,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

“明年秋色知何许”,诗人不仅在思索未来的秋天,更是在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岁月如驰,似乎一切都在飞逝,留下的只有“空阶瘦影不分明”。这句结尾更是深化了整首诗的情感,西风萧瑟,带走了往日的美好,留下的是对生命无情的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几番采撷东篱畔:回忆自己曾多次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抒发了对往昔的怀念。
  2. 秋老无人院:秋天已老去,院子里显得冷清无人,暗含孤独感。
  3. 祡桑酒醒月昏黄:喝酒后醒来时,发现月色变得昏暗,象征着失去的光辉。
  4. 剩有清标偏耐晓来霜:仅剩的菊花在霜寒中依然坚韧,象征着生命的坚强。
  5. 明年秋色知何许:对未来的忧虑与不确定,突显时间的流逝。
  6. 岁月如驰去:岁月如同奔驰而过,令人感到无奈。
  7. 西风萧瑟太无情:西风的萧瑟蔓延,无情地带走了一切。
  8. 吹得空阶瘦影不分明:风吹得台阶上的影子模糊不清,象征着生命的虚幻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岁月”比作“驰”,强调时间的快速流逝。
  • 拟人:西风被描绘得无情,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句与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短暂与秋天凋零的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篱:象征着宁静和回忆,代表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 秋色:象征着衰败与无常,暗示着生命的轮回。
  • 清标:象征着坚韧与生命的延续。
  • 西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代表着外界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几番采撷东篱畔”中“几番”是指什么?

    • A. 一次
    • B. 多次
    • C. 永远
    • D. 从未
  2. 诗中“明年秋色知何许”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忧虑
    • D. 对现实的满足
  3. “岁月如驰去”中的“驰”是指?

    • A. 缓慢
    • B. 飞快
    • C. 稳定
    • D. 停滞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袁毓卿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但袁的情感更为细腻,李的则更为奔放。通过对比,可以深入领会两位诗人的风格与情感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