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氏敬聚堂》

时间: 2025-01-19 19:59:56

和平遇物斯为美,恻怛存心即是仁。

休怪艺翁太淳质,由来忍字本诸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李氏敬聚堂 家铉翁 〔宋代〕

和平遇物斯为美,恻怛存心即是仁。 休怪艺翁太淳质,由来忍字本诸经。

白话文翻译:

和平地对待万物就是美,内心充满同情就是仁。 不要责怪艺翁过于朴实,忍耐的品质源自经典。

注释:

  • 和平:指平和、不冲突的态度。
  • 遇物:对待事物。
  • 斯为美:这就是美。
  • 恻怛:同情、怜悯。
  • 存心:内心所怀有的情感。
  • 即是仁:就是仁爱。
  • 艺翁:指诗人自己。
  • 太淳质:过于朴实、质朴。
  • 由来:一直以来。
  • 忍字:忍耐的品质。
  • 本诸经:源自经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家铉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崇尚和平、仁爱,强调忍耐和质朴的品质。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场合下对李氏敬聚堂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仁爱精神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家铉翁在参观李氏敬聚堂时所作,敬聚堂可能是一个强调家族和谐、教育子弟的地方。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仁爱精神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和平遇物斯为美,恻怛存心即是仁”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仁爱精神的推崇。他认为,和平地对待万物就是美,内心充满同情就是仁。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人性美好的追求。后两句“休怪艺翁太淳质,由来忍字本诸经”则表明诗人自谦,认为自己过于朴实,但这种朴实源自经典,是对忍耐品质的推崇。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和平与仁爱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和平遇物斯为美:诗人认为,平和地对待万物就是美。这里的“和平”指的是不冲突、不争斗的态度,“遇物”则是对待事物的意思。
  2. 恻怛存心即是仁:诗人认为,内心充满同情就是仁。这里的“恻怛”指的是同情、怜悯,“存心”则是内心所怀有的情感。
  3. 休怪艺翁太淳质:诗人自谦,认为自己过于朴实。这里的“艺翁”指的是诗人自己,“太淳质”则是过于朴实、质朴的意思。
  4. 由来忍字本诸经:诗人认为,忍耐的品质源自经典。这里的“由来”指的是一直以来,“忍字”则是忍耐的品质,“本诸经”则是源自经典。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和平遇物斯为美,恻怛存心即是仁”这两句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工整、和谐。
  • 比喻:诗中“和平遇物斯为美”可以看作是一种比喻,将平和的态度比作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推崇和平与仁爱,强调忍耐和质朴的品质。诗人认为,和平地对待万物就是美,内心充满同情就是仁,而忍耐的品质源自经典。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人性美好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和平:象征和谐、不冲突的态度。
  • 恻怛:象征同情、怜悯的情感。
  • 忍字:象征忍耐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和平遇物斯为美”中的“和平”指的是什么? A. 平和的态度 B. 战争的状态 C. 和平的环境 D. 和平的组织 答案:A

  2. 诗中“恻怛存心即是仁”中的“恻怛”指的是什么? A. 愤怒 B. 同情 C. 喜悦 D. 悲伤 答案:B

  3. 诗中“休怪艺翁太淳质”中的“艺翁”指的是谁? A. 李氏 B. 诗人自己 C. 其他人 D. 无名氏 答案:B

  4. 诗中“由来忍字本诸经”中的“忍字”指的是什么? A. 忍耐的品质 B. 忍耐的字 C. 忍耐的书籍 D. 忍耐的技能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和平社会的向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强调了忍耐和质朴的品质。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家铉翁的《题李氏敬聚堂》都表达了对和平社会的向往,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家铉翁的《题李氏敬聚堂》都强调了忍耐和质朴的品质,但白居易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家铉翁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