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舟行晚发吕梁洪下近更馀到双沟》

时间: 2025-01-01 13:06:25

荧起长庚落,霁空秋意宽。

水光涵月白,霜气挟风寒。

舟取北为近,川流泗最安。

雁声重嘹唳,莫是夜将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荧起长庚落,霁空秋意宽。
水光涵月白,霜气挟风寒。
舟取北为近,川流泗最安。
雁声重嘹唳,莫是夜将阑。

白话文翻译:

月明星稀,天边的长庚星已经西沉,天空晴朗,秋天的气息显得格外宽广。水面上映着明亮的月光,霜气夹带着寒风。船划向北方,那里距离最近,泗水的流淌是最为安静的。远处传来雁群的叫声,难道是夜晚即将结束的缘故?

注释:

  • 荧起:指的是星星开始出现,通常用来描绘夜晚的景象。
  • 长庚:指的是金星,古人称之为长庚星,常用来代表夜晚的星辰。
  • 霁空:指天晴的天空。
  • 水光:水面反射的光辉。
  • 涵月白:水面包容了明亮的月光。
  • 霜气:指秋天的寒气,带有霜的感觉。
  • :夹带、携带的意思。
  • 雁声重嘹唳:指雁群的叫声清脆而响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梦斗,字梦斗,号清江,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常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夜,诗人可能是在船上行舟时描绘眼前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秋夜情景,似乎在反思人生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新的风格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在夜间行舟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描绘了星空与秋天的氛围,表现出一种清澈、开阔的视觉效果:长庚星的落下与秋意的宽广相映成趣,展现出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水面与霜气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秋天的氛围。水光映照着明亮的月光,给人一种温柔而又冷清的感觉,霜气夹带着寒风,似乎在提醒人们夜晚的寒冷。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环境的描绘,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在美丽的自然中,隐含着一丝凉意和孤寂。

最后两句,雁声的嘹唳仿佛打破了夜的宁静,暗示着夜晚即将结束,白天的到来。雁群的叫声不仅是自然的音响,也是诗人心情的映射,透露出生命的流动和不息,显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秋夜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与对自然的敏锐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荧起长庚落,霁空秋意宽。

    • 描写夜晚的宁静与美丽,长庚星的落下与秋天的氛围交织,意境开阔。
  2. 水光涵月白,霜气挟风寒。

    • 通过水面与霜气的描写,表现出秋夜的寒意,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3. 舟取北为近,川流泗最安。

    • 描述舟行的方向与水流的安静,象征着宁静与安逸。
  4. 雁声重嘹唳,莫是夜将阑。

    • 雁声的嘹唳打破了夜的宁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舟取北为近,川流泗最安”,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水光涵月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 拟人:霜气与寒风的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时间无情的感慨,同时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整体情感基调既有宁静之美,又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庚星:象征着夜晚与希望。
  • 月光:代表着宁静与美好。
  • 霜气:象征着秋天的寒冷与孤独。
  • 雁声: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荧起长庚落”中,长庚指的是哪颗星? A. 北斗星
    B. 金星
    C. 太阳
    D. 月亮

  2. 诗中提到的“霜气”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感觉? A. 温暖
    B. 寒冷
    C. 湿润
    D. 明亮

  3. “舟取北为近”这一句表达了什么? A. 船只向南行驶
    B. 船只向北行驶距离较近
    C. 船只停在岸边
    D. 船只在河中漂流

答案:

  1. B. 金星
  2. B. 寒冷
  3. B. 船只向北行驶距离较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色,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孤独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