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闱中陪家贻上郑次公两主考公宴贡院》

时间: 2025-01-04 09:55:23

峨嵋天际月华凉,同上南楼望帝乡。

东壁云霞新翰墨,西风禾黍旧宫墙。

鱼凫乍辟怜三户,骏骨难求负九方。

惟有百花潭尚在,共携杯酒问沧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峨嵋天际月华凉,同上南楼望帝乡。
东壁云霞新翰墨,西风禾黍旧宫墙。
鱼凫乍辟怜三户,骏骨难求负九方。
惟有百花潭尚在,共携杯酒问沧浪。

白话文翻译:

在峨嵋山的天边,月光清凉。我们一起登上南楼,眺望着望帝的故乡。
东墙上新画的云霞与墨迹,西风中稻谷的香气扑鼻,旧宫墙依然存在。
鱼凫突然飞起,令人怜惜那三户人家;而骏马的骨骼难以寻觅,负担着九方之地。
唯有百花潭仍旧存在,愿与友人共举杯酒,问一问那遥远的沧浪。

注释:

  • 峨嵋:指峨嵋山,位于四川,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望帝乡:指的是望帝的故乡,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东壁:指的是东墙。
  • 鱼凫: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象征着飞翔与自由。
  • 骏骨:指的是优秀、骏逸的马,象征着力量与速度。
  • 百花潭:指的是一处美丽的水潭,寓意着自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维坤,清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中秋之际,正值诗人陪伴家人于闱中,心中夹杂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中秋闱中陪家贻上郑次公两主考公宴贡院》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古诗。诗的开篇通过描绘峨嵋山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凉爽的氛围,立即带给读者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诗人同友人登楼远眺,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体现出浓厚的乡愁。东墙的云霞与西风中的稻谷香,既是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是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鱼凫乍辟”与“骏骨难求”,表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的无奈与困境。最后两句“惟有百花潭尚在,共携杯酒问沧浪”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间情谊的珍重。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峨嵋天际月华凉:描写了峨嵋山的月光清凉,展现出自然的宁静。
  2. 同上南楼望帝乡:与友人一同登上南楼,遥望故乡,表达思乡之情。
  3. 东壁云霞新翰墨:东墙上的云霞似乎刚刚用新墨画成,表现了创作的活力。
  4. 西风禾黍旧宫墙:西风中稻谷的香气传来,旧宫墙依旧矗立,象征时光流逝。
  5. 鱼凫乍辟怜三户:鱼凫突然飞起,令人怜惜三户人家,暗含对生活的思索。
  6. 骏骨难求负九方:优秀的骏马骨骼难以寻觅,象征追求理想的艰辛。
  7. 惟有百花潭尚在:唯有百花潭的美好依旧存在,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8. 共携杯酒问沧浪:与友人举杯畅饮,问询那遥远的沧浪,体现人际间的情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形成深刻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和结构上具有对称美,使得朗朗上口。
  • 拟人:通过“鱼凫乍辟”赋予鸟类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华:象征宁静与清凉,传达出一种恬淡的心境。
  • 云霞:象征美丽与希望,展现出诗人的艺术追求。
  • 禾黍:象征丰收与生机,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 百花潭:象征自然美好,体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峨嵋”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江西
    • C. 湖南
  2. “鱼凫乍辟”中“鱼凫”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自由
    • C. 友谊
  3. 诗人通过“百花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坤的诗则融合了对自然的描写与生活的思考,展现出更深层次的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
  • 《王维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