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伾同孙右汉》
时间: 2025-01-17 09:53: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识山容十载余,
东风杖履任徐徐。
下方钟磬前朝寺,
绝壁龙蛇何代书。
马鬣已平襄敏墓,
莺声空吊次楩居。
凭高看足春光好,
谁向峰头结草庐。
白话文翻译:
想要了解这座山的模样,已经十年多了,
随东风漫步,悠然自得。
山下有座前朝的寺庙,钟声和磬声悠扬,
峭壁上留下了多少龙蛇的故事。
马鬣已然平整,静静地躺在襄敏的墓前,
黄莺的鸣声空荡荡地哀悼着次楩的居所。
站在高处,春光如此美好,
谁在峰顶上结起了草庐?
注释:
- 欲识:想要知道。
- 山容:山的形态、样子。
- 杖履:手杖和鞋,指代行走。
- 钟磬:寺庙中使用的钟和磬,发出声响。
- 绝壁:陡峭的山壁。
- 龙蛇:形容山势的险峻,或是古代的传说。
- 襄敏墓:历史人物的墓,襄敏即指襄敏公。
- 楩居:指次楩的住处。
- 草庐:用草搭建的小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维坤,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维坤游历大伾山时,融入对山的感悟与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诗歌鉴赏:
王维坤的《登大伾同孙右汉》是一首充满自然景观与历史情怀的诗作。诗的开头便以“欲识山容十载余”引入,表明了诗人对大伾山的向往与探索。诗中通过“东风杖履任徐徐”展现出一种闲适的游览状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接着,诗人通过对下方寺庙的描绘,“下方钟磬前朝寺”,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宗教氛围中,钟声与磬声交相辉映,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接下来的“绝壁龙蛇何代书”则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山的峭壁似乎铭刻着无数的历史故事,象征着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马鬣已平襄敏墓”来缅怀历史人物,展现了对先贤的敬仰。而“莺声空吊次楩居”则以自然的声音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情感深邃且细腻。最后,凭高而望,春光明媚,诗人不禁感叹,但又留下一个悬念:“谁向峰头结草庐?”这既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思,令人沉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识山容十载余:表达了诗人对大伾山的漫长探索与渴望。
- 东风杖履任徐徐:描绘了诗人闲适的游览状态,展现出轻松的心境。
- 下方钟磬前朝寺:暗示了历史的沉淀和宗教的庄严,给人以宁静感。
- 绝壁龙蛇何代书: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询问,山的故事有多少代人传承。
- 马鬣已平襄敏墓:缅怀历史人物,表现对历史的敬仰。
- 莺声空吊次楩居:通过自然声音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情感细腻。
- 凭高看足春光好:展现了春天的美好,诗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 谁向峰头结草庐:留下悬念,隐含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山的形态比喻历史的厚重。
- 拟人:莺声拟人化,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存在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自然与历史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山容: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历史的沉淀。
- 钟磬:宗教与历史的象征,表现出一种庄重感。
- 马鬣:历史人物的象征,承载着记忆与敬仰。
- 莺声:自然的声音,传达情感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维坤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绝壁龙蛇”指的是什么?
- A. 山势险峻
- B. 动物
- C. 花草
- D. 人物
-
诗的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 A. 对自然的依恋
-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C. 对历史的思考
- D.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情感更加细腻,展现了山水与人的和谐关系。
- 李白的《庐山谣》则表现了对自然的豪情与壮志,风格与王维的清新脱俗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对于王维坤的生平与作品的深入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对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