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二首并进状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8:38: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二首并进状 其一 祖烈鹰扬终食冀,家声泉涌旧兴谯。 人伦风化归三世,王室功劳属两朝。 长信深严馀羽卫,閟宫崇大列宗祧。 衣冠藉藉谈遗事,不尽鸿名对永昭。
白话文翻译:
祖先的英勇如同鹰扬,最终享有了冀州的食邑;家族的声望如同泉水涌动,自古在谯地兴起。 人伦道德的风化传承了三代,王室的功勋属于两个朝代。 长信宫中严守礼仪,羽林卫士守护余威,宗庙高大庄严,列祖列宗的神位崇高。 衣冠楚楚的人们谈论着过往的事迹,宏大的名声永远昭示着。
注释:
- 祖烈:指祖先的功绩和英勇。
- 鹰扬:形容英勇威武。
- 终食冀:最终享有了冀州的食邑,指祖先的功绩得到了封赏。
- 家声:家族的名声。
- 泉涌:比喻名声源源不断。
- 谯:地名,今安徽亳州。
- 人伦风化:指道德伦理的教化和传承。
- 三世:三代,指家族的传承。
- 王室功劳:指对王室的贡献。
- 两朝:两个朝代。
- 长信深严:指长信宫中严守礼仪。
- 馀羽卫:指羽林卫士,守护皇宫的军队。
- 閟宫:指宗庙。
- 崇大:高大庄严。
- 列宗祧:列祖列宗的神位。
- 衣冠藉藉:形容人们衣冠楚楚,有教养。
- 遗事:过往的事迹。
- 鸿名:宏大的名声。
- 永昭:永远昭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散文见长。这首诗是为慈圣光献皇太后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皇太后功绩和家族声望的赞颂。
创作背景: 慈圣光献皇太后是宋仁宗的皇后,她在位期间对国家有重大贡献,深受人民爱戴。曾巩在诗中赞颂了皇太后的家族历史、道德风化以及对王室的贡献,体现了对皇太后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皇太后家族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其家族的英勇和声望,同时强调了皇太后在人伦风化和王室功劳方面的贡献。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祖烈鹰扬”、“家声泉涌”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皇太后家族的辉煌。后两句则通过宫廷和宗庙的庄严景象,以及人们对过往事迹的谈论,表达了皇太后名声的永恒和不朽。整首诗语言庄重,情感深沉,体现了对皇太后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祖烈鹰扬终食冀,家声泉涌旧兴谯。” 这两句通过对祖先英勇和家族声望的描绘,展现了皇太后家族的历史底蕴。
- “人伦风化归三世,王室功劳属两朝。” 这两句强调了皇太后在道德风化和王室贡献方面的重要性,体现了其家族的传承和影响力。
- “长信深严馀羽卫,閟宫崇大列宗祧。” 这两句通过宫廷和宗庙的庄严景象,表达了皇太后的地位和影响力。
- “衣冠藉藉谈遗事,不尽鸿名对永昭。” 这两句通过人们对过往事迹的谈论,表达了皇太后名声的永恒和不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祖烈鹰扬”、“家声泉涌”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皇太后家族的辉煌。
- 对仗:如“人伦风化归三世,王室功劳属两朝”,语言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皇太后家族历史、道德风化以及对王室贡献的赞颂,体现了对皇太后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悼。
意象分析:
- 祖烈鹰扬:比喻祖先的英勇威武。
- 家声泉涌:比喻家族名声源源不断。
- 长信深严:指宫廷的庄严礼仪。
- 閟宫崇大:指宗庙的高大庄严。
- 衣冠藉藉:形容人们有教养,衣冠楚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祖烈鹰扬”比喻的是什么? A. 祖先的英勇 B. 家族的名声 C. 宫廷的庄严 D. 宗庙的高大 答案:A
-
“家声泉涌”比喻的是什么? A. 祖先的英勇 B. 家族的名声 C. 宫廷的庄严 D. 宗庙的高大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三世”和“两朝”分别指什么? A. 三代人和两个朝代 B. 三个世代和两个朝代 C. 三代人和两个朝代 D. 三个世代和两个朝代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
- 苏轼的《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
诗词对比: 王安石和苏轼的挽词与曾巩的挽词在主题和风格上有所不同,王安石的诗更加注重政治和历史的评价,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曾巩诗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