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

时间: 2025-01-19 19:08:54

法定禅房临峭合,辟支灵塔冠层峦。

轩窗势耸云林合,钟磬声高鸟道盘。

白鹤已飞泉自涌,青龙无迹洞常寒。

更闻雷远相从乐,世道嚣尘岂可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法定禅房临峭合,辟支灵塔冠层峦。 轩窗势耸云林合,钟磬声高鸟道盘。 白鹤已飞泉自涌,青龙无迹洞常寒。 更闻雷远相从乐,世道嚣尘岂可干。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法定的禅房坐落在陡峭的山合之上,辟支的灵塔高耸于层峦之巅。 禅房的轩窗气势雄伟,云林环绕,钟磬的声音高亢,回荡在鸟道之上。 白鹤已经飞走,泉水却依然自涌,青龙虽无踪迹,洞穴却常年寒冷。 更有传闻雷声远播,相从的乐声,世间的喧嚣尘埃岂能侵扰。

注释: 字词注释:

  • 法定禅房:指依照佛法规定的禅修场所。
  • 辟支灵塔:辟支佛的灵塔,辟支佛是佛教中的一个尊称。
  • 轩窗势耸:形容禅房的窗户高大,气势雄伟。
  • 钟磬声高:指寺庙中的钟磬声音高亢。
  • 鸟道盘:形容山路曲折,如鸟道般盘旋。
  • 白鹤已飞:比喻高洁之士已离去。
  • 青龙无迹:青龙在此可能指神兽,无迹表示难以寻觅。
  • 雷远相从乐:指雷声远播,伴随着乐声,象征佛法广传。
  • 世道嚣尘:指世俗的喧嚣和尘埃,比喻纷扰的世事。

典故解析:

  • 辟支灵塔:辟支佛在佛教中是智慧的象征,灵塔则是其遗迹或纪念物,象征着高深的佛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访问灵岩寺时所作,表达了对佛教清净之地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灵岩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佛教圣地的庄严与宁静。诗中“法定禅房”、“辟支灵塔”等词语,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尊重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白鹤已飞”、“青龙无迹”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清净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曾巩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描绘了禅房和灵塔的地理位置和气势,体现了佛教圣地的庄严。
  • 颔联通过轩窗和钟磬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禅修环境的宁静与高远。
  • 颈联以白鹤和青龙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 尾联通过雷声和乐声的比喻,强调了佛法的广传和世间的喧嚣无法侵扰清净之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轩窗势耸云林合”中的“势耸”比喻轩窗的高大。
  • 拟人:如“钟磬声高鸟道盘”中的“声高”赋予钟磬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白鹤已飞泉自涌”与“青龙无迹洞常寒”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佛教清净之地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人通过对灵岩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佛教圣地的庄严与宁静,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清净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法定禅房:象征佛教的清净之地。
  • 辟支灵塔:象征高深的佛法。
  • 白鹤已飞:象征高洁之士的离去。
  • 青龙无迹:象征难以寻觅的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法定禅房”指的是什么? A. 依照佛法规定的禅修场所 B. 一座古老的寺庙 C. 诗人的居所 D. 一座山峰

  2. “辟支灵塔”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高深的佛法 B. 一座古老的塔 C. 诗人的居所 D. 一座山峰

  3. 诗中“白鹤已飞”象征什么? A. 高洁之士的离去 B. 白鹤的飞翔 C. 泉水的涌动 D. 洞穴的寒冷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曾巩的《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清净生活的向往,但曾巩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佛教圣地的庄严与宁静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佛教文化辞典》:有助于理解诗中涉及的佛教术语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