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崖蒸润滴嵯峨,苒苒生云雨意多。已爱破山泉漱玉,更怜垂垅麦翻波。妖红落后新篁出,老绿浓时野鸟过。还与北窗添睡思,尽抛尘上养天和。
白话文翻译:
乱石嶙峋的山崖上,湿润的气息蒸腾,水珠滴落,景象雄伟。云雾缓缓升起,似乎预示着雨水的到来。我喜爱那破山而出的清泉,如同玉石般清澈,更怜爱那垂挂在田垅上的麦穗,随风翻滚如波。艳丽的红花凋落后,新生的竹笋冒出地面,当老叶的绿色变得浓密时,野鸟飞过。我还在北窗下增添了睡意,抛开尘世的烦恼,修养身心的和谐。
注释:
- 乱崖:指险峻的山崖。
- 蒸润:湿润的气息上升。
-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 苒苒:缓慢地。
- 漱玉:形容泉水清澈如玉。
- 垂垅麦:指垂挂在田垅上的麦穗。
- 妖红:艳丽的红色。
- 新篁:新生的竹笋。
- 老绿:指老叶的浓绿色。
- 天和:指身心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山泉、麦田、竹笋、野鸟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恬淡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时节的山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乱崖蒸润滴嵯峨”一句,以雄伟的笔触勾勒出山崖的险峻和湿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苒苒生云雨意多”则进一步以云雾的缓缓升起,预示着雨水的到来,增添了诗意的氛围。后文通过对山泉、麦田、竹笋、野鸟等意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初夏时节的生机盎然和宁静恬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恬淡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崖蒸润滴嵯峨:描绘山崖险峻,湿润的气息上升,水珠滴落,景象雄伟。
- 苒苒生云雨意多:云雾缓缓升起,似乎预示着雨水的到来,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 已爱破山泉漱玉:表达了对破山而出的清泉的喜爱,形容泉水清澈如玉。
- 更怜垂垅麦翻波:更怜爱那垂挂在田垅上的麦穗,随风翻滚如波,展现了麦田的生机。
- 妖红落后新篁出:艳丽的红花凋落后,新生的竹笋冒出地面,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老绿浓时野鸟过:当老叶的绿色变得浓密时,野鸟飞过,增添了自然的和谐。
- 还与北窗添睡思:在北窗下增添了睡意,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尽抛尘上养天和:抛开尘世的烦恼,修养身心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恬淡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破山泉漱玉”,将清澈的泉水比作玉石,形象生动。
- 拟人:如“苒苒生云雨意多”,将云雾拟人化,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 对仗:如“妖红落后新篁出,老绿浓时野鸟过”,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初夏时节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山泉、麦田、竹笋、野鸟等意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初夏时节的生机盎然和宁静恬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恬淡态度。
意象分析:
- 乱崖:险峻的山崖,象征着自然的雄伟。
- 蒸润:湿润的气息,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 破山泉:清澈的泉水,象征着自然的纯净。
- 垂垅麦:垂挂在田垅上的麦穗,展现了麦田的生机。
- 新篁:新生的竹笋,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老绿:老叶的浓绿色,增添了自然的和谐。
- 野鸟:野鸟飞过,增添了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破山泉漱玉”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崖 B. 泉水 C. 麦田 D. 竹笋
-
“妖红落后新篁出”中的“新篁”指的是什么? A. 新生的竹笋 B. 新叶 C. 新花 D. 新果
-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繁华都市 B. 宁静生活 C. 战争胜利 D. 功名利禄
答案:
- B. 泉水
- A. 新生的竹笋
- B. 宁静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秋日的宁静景色,与曾巩的这首诗有相似的宁静恬淡风格。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恬淡态度。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曾巩《首夏》: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秋日的宁静,而曾巩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初夏的生机。
- 苏轼《题西林壁》与曾巩《首夏》: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恬淡态度,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而曾巩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是了解曾巩诗歌风格的重要参考书。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曾巩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