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奉题岳忠武王画象,用满江红原韵,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8:38: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激越声情,都不觉风销雨歇。
瞻遗像清高顾视,文谟武烈。
直指雕戈初出日,明光铁甲中宵月。
只黄龙未饮玉先沈,昆吾切。
身可洒,边荒雪。
心上事,匈奴灭。
问中朝忆否,金瓯完缺。
北寺来欤一块肉,东窗碧了三年血。
叹古来志士几成功,多闻阙。
白话文翻译
激昂的情感,让我完全忘却了风雨的停歇。
凝视着这清高的遗像,他的文治和武功都令人敬仰。
他直指着雕刻的刀枪,仿佛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铁甲下的明月。
只可惜黄龙未能饮水,玉石早已沉没,令人痛切。
我身处边疆,心如飞雪。
心中牵挂的是匈奴的灭亡。
问这中原朝廷是否还记得,那金瓯是否完好?
北边的寺庙来了一块肉,东窗下已经流了三年鲜血。
感叹古往今来的志士有几人成功,所闻所见都令人遗憾。
注释
- 激越声情:激昂激动的情感。
- 瞻遗像:凝视遗留下来的像。
- 文谟武烈:文治的谋略和武功的英烈。
- 黄龙:传说中的神龙,象征着国家的希望。
- 金瓯:指的是国家的完整和安宁。
- 昆吾: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常与英雄、志士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奭良,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爱国情怀和对历史英雄的追思,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是对岳忠武王的画像所作,描绘了对这位历史英雄的崇敬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反映了清代士人的家国情怀与历史观。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奉题岳忠武王画象》是一首充满激情的爱国诗。诗人通过对岳忠武王的画像的描摹,表达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与怀念。全诗情感激昂,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激越声情,都不觉风销雨歇”,便传达出一种激动、热烈的情绪。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通过“文谟武烈”展示了岳忠武王的卓越才能,表现了对其文治武功的高度赞美。接着,“直指雕戈初出日,明光铁甲中宵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英雄气概,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厚重与光辉。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只黄龙未饮玉先沈,昆吾切”。这里的黄龙意象,象征着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而沉没的玉则暗示着失去与痛惜。诗中还提到“问中朝忆否,金瓯完缺”,显示了对国家统一和安宁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不仅是对岳忠武王的颂扬,更是对国家与民族未来的深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在激昂的情感中,透出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激越声情:诗人情感激昂,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切感受。
- 瞻遗像清高顾视:凝视着岳忠武王的遗像,感受到他高洁的品格。
- 文谟武烈:赞美他的智谋和武力。
- 直指雕戈初出日:勇士的武器如同初升的太阳,充满希望。
- 明光铁甲中宵月:铁甲闪耀,夜空如月,象征着荣耀与正义。
- 只黄龙未饮玉先沈:象征国家未能得到拯救,令人痛心。
- 身可洒,边荒雪:身处边疆,感受到战斗的艰辛。
- 心上事,匈奴灭:心中牵挂着对敌的战胜。
- 问中朝忆否,金瓯完缺:询问朝廷是否仍然记得国家的完整。
- 北寺来欤一块肉,东窗碧了三年血:隐喻国家的痛苦与牺牲。
- 叹古来志士几成功,多闻阙:感叹历史上成功的志士实在太少,令人遗憾。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例如“黄龙未饮”象征国家的希望,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传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龙:象征国家的希望与未来。
- 玉:象征着美好与珍贵,暗示失去的遗憾。
- 雕戈:象征战争与斗争的工具,传递出英雄气概。
- 铁甲:象征着力量与保护,体现出国家的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英雄是谁?
- A. 岳飞
- B. 岳忠武王
- C. 李白
- D. 司马迁
-
诗中“黄龙未饮”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国家繁荣
- B. 国家未能拯救
- C. 英雄回归
- D. 战争结束
-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忧伤
- C. 平静
- D. 激昂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岳飞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同样表达了爱国情怀,激烈的情感与对国家的担忧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重感与对未来的期盼。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共通之处,但风格与背景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岳飞与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