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溪上寒梅初满枝,
夜来霜月透芳菲。
清光寂寞思无尽,应待琴尊与解围。
白话文翻译:
溪边的寒梅刚刚开满枝头,
昨夜的霜与明月透出阵阵清香。
这份清冷的光辉让人思绪无尽,
希望能在琴声中得到解脱。
注释:
- 寒梅:冬天开放的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夜来:昨夜。
- 霜月:指夜晚的明月,特别是在寒霜的映衬下显得清冷。
- 芳菲:花香和美好的景色。
- 清光:清冷的月光。
- 琴尊:古代的酒器,诗中借指琴音,暗指与友人共饮、共赏的场景。
- 解围:解开心中的烦恼和困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道融(约 736-约 798),字子晦,号惭愧居士,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描绘山水、梅花等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壮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诗人们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梅》这首诗以寒梅为主题,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冬季梅花的欣赏与思考。寒梅在严冬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的精神。诗中“溪上寒梅初满枝”一语,首先展现出一道生机勃勃的景象,清冷的溪水与寒梅交相辉映,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接下来的“夜来霜月透芳菲”则描绘了一个清冷的夜晚,霜月照耀,散发出淡淡的芳香,诗人通过自然景色引发内心的思绪,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此时,清光的寂寞感,也让人意识到孤独的存在。
最后一句“应待琴尊与解围”,则是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通过琴声来解开心中的烦恼,表达了对友谊和音乐的渴望。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清冷的情感和对好友的期盼,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高雅情趣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上寒梅初满枝:描写寒梅在溪边盛开,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 夜来霜月透芳菲:夜晚的月光透过霜,洒下清冷的光辉,芳香四溢,使人沉醉。
- 清光寂寞思无尽:清冷的月光带来孤寂的思绪,思考无穷无尽。
- 应待琴尊与解围:希望能通过琴声与友人共饮,来解开心中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与诗人的坚韧精神相联系,表达深意。
- 拟人:将光辉与思绪结合,赋予自然景物情感。
- 对仗:如“寒梅”与“霜月”,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
主题思想: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渗透着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梅:象征坚韧与高洁。
- 霜月:代表清冷与孤独。
- 琴尊:象征友谊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梅”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坚韧 C. 脆弱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琴尊”指的是什么?
A. 酒器 B. 乐器 C. 书籍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孤独 C. 绝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梅花》与《如梦令》均描绘了冬季的景象,前者通过梅花的坚韧展现生命的力量,后者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两者风格各异,但都蕴含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