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燕
作者: 黄裳 【宋代】
扫迹各安在,托身谁与为。
安危应择主,去就尚知时。
春暖语尤巧,海遥归较迟。
画堂人有德,可放绣帘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各自的踪迹都安放在哪里呢?托身于谁又能算是依靠呢?安危应该选择合适的主人,去留的事情尚且要懂得时机。春天温暖时言语尤其巧妙,海的遥远使归来显得更为迟缓。画堂之中有德行的人,可以让绣帘低垂。
注释:
字词注释:
- 扫迹:清扫的痕迹,指过去所留下的印记。
- 托身:寄身于他处,依靠他人。
- 安危:安全与危险。
- 择主:选择主人或依靠的人。
- 去就:去留,指人或事物的去向。
- 春暖:春天温暖的时节。
- 语尤巧:言辞更加巧妙。
- 海遥:海洋的遥远。
- 绣帘:精美的帘子,通常用于装饰。
典故解析:
此诗虽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达了对依靠与归宿的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字仲明,号白云,宋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而著称,常表达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裳对人生的感慨之际,可能是受到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境遇的影响,反映了对归宿、依靠的思考。
诗歌鉴赏:
《归燕》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燕子归来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开篇“扫迹各安在,托身谁与为”,写出了对归属的思考,表现了人对自身位置的迷茫与寻找。接着提到“安危应择主”,让人意识到人生的安全与危险都需要有明智的选择,去留的时机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春天的到来,言辞变得灵巧,但归来的时机却是遥远的,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和无奈。
最后一句“画堂人有德,可放绣帘垂”,不仅是对理想归宿的向往,也是对“德”的重视,理想的归宿应是有德之人。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纷繁世事中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扫迹各安在:追忆往事,思考自己目前的状态。
- 托身谁与为:对未来的依靠和归宿产生疑问。
- 安危应择主:告诫人们在选择依靠时需谨慎。
- 去就尚知时:强调人生的去留应把握时机。
- 春暖语尤巧:春天带来的温暖与生机,言辞也变得柔和。
- 海遥归较迟:归来的路途遥远,暗示困难和时间的流逝。
- 画堂人有德:理想的归宿应是品德高尚的人。
- 可放绣帘垂:在理想的环境中,生活将更加安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燕子的归来,隐喻人生的选择与归宿。
- 对仗:在“安危应择主,去就尚知时”中体现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归宿和依靠的思考,强调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对德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归宿与希望。
- 春暖:代表生机、希望和温暖。
- 绣帘: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和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扫迹各安在”中的“扫迹”指的是什么?
A. 清理痕迹
B. 追寻过去
C. 选择归宿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安危应择主”,这句的意思是?
A. 生活要谨慎选择依靠
B. 人生有安危要选择
C. 生活中不需要选择
D. 以上皆非 -
“画堂人有德”中的“德”主要指什么?
A. 财富
B. 道德品质
C. 学识
D. 外貌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夜泊牛津》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黄裳的《归燕》和李白的《夜泊牛津》,前者侧重于归宿与选择,后者则强调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反映诗人对人生的不同思考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黄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