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时间: 2025-01-01 15:52:10

半破僧庵半补篱,旧题无复壁间诗。

秪余手植双桐在,此外仍兼洗砚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作者: 杨万里

半破僧庵半补篱,
旧题无复壁间诗。
秪余手植双桐在,
此外仍兼洗砚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半破的僧庵和修补过的篱笆,过去的诗词题刻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我亲手种下的两棵梧桐树,除此之外,仍然保留着洗砚池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半破:部分破损,形容庵堂的残破状态。
  • 僧庵:僧人居住和修行的地方。
  • 补篱:修补篱笆的意思。
  • 旧题:以前题写的诗句。
  • 无复:没有再留下。
  • :只,仅仅。
  • :剩下的。
  • 手植:亲手种植。
  • 双桐:两棵梧桐树。
  • 洗砚池:用来洗砚台的水池。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主要是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对景物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生于江西。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自然环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游览定林寺时,反映了作者对读书处的怀念与感慨。定林寺是一个宁静的地方,寓意深刻,象征着学问与修行的结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显破旧的僧庵,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的“半破僧庵半补篱”不仅展现了环境的破旧,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而“旧题无复壁间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文化的惋惜,似乎在感叹那些曾经存在的美好已不复存在,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升华。

“秪余手植双桐在”,两棵梧桐树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扎根与坚持,尽管环境有所改变,但那份情感依然存在。最后一句“此外仍兼洗砚池”则将读书与写作的意象结合在一起,暗示着诗人仍旧怀念那段与书本、与墨水相伴的时光。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摹,传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生活的热爱,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破僧庵半补篱:描绘了僧庵的破损与修补,反映了历史的沧桑。
  • 旧题无复壁间诗:表达了对昔日诗词题刻的追忆,感叹其消逝。
  • 秪余手植双桐在:强调了自己亲手种植的梧桐树,象征着对生活的执着与希望。
  • 此外仍兼洗砚池:洗砚池的存在使得整个意境更加浓厚,体现了书香之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半破”与“半补”,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僧庵、篱笆、梧桐树与洗砚池,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迹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僧庵:象征修行与宁静。
  • 篱笆:象征生活的简单与朴素。
  • 双桐:象征扎根与希望。
  • 洗砚池:象征读书与写作的环境,书香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半破僧庵半补篱”中的“半破”指什么?
    A. 完好无损
    B. 部分破损
    C. 全部修复

  2. 诗中提到的“旧题”指的是什么?
    A. 新写的诗
    B. 曾经题刻的诗句
    C. 墙上的画

  3. 诗人亲手种植的树是什么?
    A. 橡树
    B. 梧桐树
    C. 桃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游定林寺》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宁静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后者则是对理想境界的追寻与构建。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