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葛秋岩》
时间: 2025-01-01 14:21: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地繁华半劫灰,故山秋远梦频回。
琵琶亭老春风棹,桑落洲寒夜雨杯。
岁月悠悠人几换,关河渺渺雁空来。
酒酣欲寄登临眼,黄叶斜阳满废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吴地繁华已成过去的感慨,故乡的秋天遥远而频繁地出现在梦中。琵琶亭依旧在春风中荡漾,桑落洲的寒夜里伴着雨与酒。岁月漫长,人事已更迭,孤雁在遥远的河流上飞来。诗人酒酣之际,想把眼前的景象寄托于远方的思绪,斜阳洒在废弃的台上,满地的黄叶。
注释:
- 吴地: 指今江苏一带,古代吴国所在。
- 劫灰: 形容繁华已逝,残留的灰烬。
- 琵琶亭: 指供人休息、演奏琵琶的亭子。
- 桑落洲: 指桑树落叶的洲岛,环境清幽。
- 岁月悠悠: 形容时间漫长,流逝不息。
- 关河渺渺: 形容关山河流遥远而渺小。
- 酒酣: 饮酒酣畅。
- 登临眼: 登高远眺的目光。
- 黄叶斜阳: 秋天的黄叶与斜射的夕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常带有浓郁的乡愁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际,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带来的思绪与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头两句以“吴地繁华半劫灰”道出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已是满目疮痍,诗人对此感到无奈和惋惜。而“故山秋远梦频回”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梦中的故乡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
接下来的“琵琶亭老春风棹,桑落洲寒夜雨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伤感的氛围。琵琶亭依旧是春风的见证,但岁月的流逝使得一切都显得苍老与无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感受到“岁月悠悠人几换”的无情,亲友已离去,世事变迁,唯有“关河渺渺雁空来”这孤雁仍在远方飞翔,象征着流逝的时光和孤独的心境。
最后两句“酒酣欲寄登临眼,黄叶斜阳满废台”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酒意的推动下,试图将眼前的景象寄托于内心的情感,斜阳与黄叶的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地繁华半劫灰:曾经繁华的吴地,如今只剩下灰烬,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无奈。
- 故山秋远梦频回:故乡的秋天在梦中频繁回响,突显对故乡的思念。
- 琵琶亭老春风棹:琵琶亭在春风中依然存在,但岁月已使它变得苍老。
- 桑落洲寒夜雨杯:桑落洲在寒夜里下着雨,诗人独自对酒,增添了孤独感。
- 岁月悠悠人几换:时间漫长,经历了多少人的更迭,感叹生命的无常。
- 关河渺渺雁空来:关山河流遥远,孤雁飞来,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酒酣欲寄登临眼:在酒意酣畅之际,想将眼前的景象寄托于心。
- 黄叶斜阳满废台:黄叶在斜阳的照射下满是废台,形成一种凄凉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岁月悠悠”和“关河渺渺”,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琵琶亭”、“黄叶斜阳”等意象,充满了秋天的萧瑟和思乡的情感。
- 比喻:将繁华比作“劫灰”,形象地表现出过往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地: 象征繁华与历史的沧桑。
- 琵琶亭: 代表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黄叶: 代表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流逝。
- 斜阳: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余晖中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地”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江苏
- B. 浙江
- C. 四川
- D. 广东
-
“琵琶亭”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过去的繁华
- B. 现在的孤独
- C. 对未来的期望
- D. 自然的美好
-
“岁月悠悠人几换”中“人几换”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离去
- B. 生活的变化
- C. 自然的变迁
-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A. 江苏
- A. 过去的繁华
- A. 朋友离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意境与孤独之情,但王维更注重自然的描写与哲理思考。
- 李白《庐山谣》:李白通过豪放的笔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自由的追求,与林景熙的细腻感慨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