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四明陈楙阳》

时间: 2025-01-01 15:01:39

高人谢世纷,诛茅在绝壁。

十年不下山,旧路掩深棘。

出门复踟蹰,触步有崩石。

下临千仞渊,毒鳞正纷籍。

腥风鼓洪涛,石齿鸣咋咋。

失势倘一落,万绠那可及。

不如息我躯。

猿鹤与朝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人谢世纷,诛茅在绝壁。
十年不下山,旧路掩深棘。
出门复踟蹰,触步有崩石。
下临千仞渊,毒鳞正纷籍。
腥风鼓洪涛,石齿鸣咋咋。
失势倘一落,万绠那可及。
不如息我躯,猿鹤与朝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者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诗人感叹高人已经与世长辞,而他在绝壁之上砍伐杂草,十年来未曾下山,旧日的道路被荆棘所掩埋。出门时,他犹豫不决,脚步触碰到崩落的石头,下临千仞的悬崖,面临着危险的深渊。周围弥漫着腥风,涛声轰鸣,石头发出咯吱的声音。如果失去力量,一旦跌落,那将无从挽救。与其如此,不如安静地待在身躯之中,享受猿鹤相伴的时光。

注释

  • 高人:指隐士或高洁的人,通常不与世俗接触。
  • 谢世:去世,离开这个世界。
  • 绝壁:悬崖,险峻的山壁。
  • 踟蹰:犹豫、徘徊。
  • 千仞渊:形容深不可测的深渊。
  • 毒鳞:指水中毒蛇的鳞片,象征危险。
  • 腥风:带有腥味的风,暗示不安和凶险。
  • 万绠:形容无数的绳索,此处比喻救助的可能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受到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生活和哲思,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省思。林景熙的生活背景多为隐居状态,这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之后,反映了他对高人谢世的感慨以及自己在深山中的孤独与无奈。他的隐居生活使他对世俗纷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寄四明陈楙阳》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诗开篇即以“高人谢世纷”引出主题,揭示出一种对高人去世的惋惜,这不仅是对个体的哀悼,更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着,诗人在绝壁之上,十年未下山,描绘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徘徊。

通过“腥风鼓洪涛,石齿鸣咋咋”的描写,诗人将自然的威严与自身的渺小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面对自然险恶的无力感。最后一句“猿鹤与朝夕”,则是对隐者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极具张力,而且在情感上也十分深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与领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人谢世纷:高洁的人离开了世间,生活的喧嚣与纷扰让人感到惋惜。
  2. 诛茅在绝壁:在悬崖之上砍伐杂草,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3. 十年不下山:表明诗人长期隐居,远离尘世。
  4. 旧路掩深棘:道路被荆棘覆盖,象征着前进的困难。
  5. 出门复踟蹰:出门时的犹豫不决,内心的矛盾。
  6. 触步有崩石:行走时遇到危险,暗示人生的不确定性。
  7. 下临千仞渊:面临深渊,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8. 毒鳞正纷籍:危险如蛇般潜伏,暗示外部的威胁。
  9. 腥风鼓洪涛:自然的力量与威严,衬托出人类的渺小。
  10. 石齿鸣咋咋:石头的声音象征着环境的凶险。
  11. 失势倘一落:失去力量,跌落后果的无奈。
  12. 万绠那可及:比喻救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13. 不如息我躯:选择放下自我,寻求内心的平静。
  14. 猿鹤与朝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腥风鼓洪涛”,将自然现象与内心感受结合。
  • 对仗:各联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隐喻的方式探讨了人生的选择与自然的力量,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理解与对大自然深邃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人:象征理想与超脱。
  • 绝壁:人生的险境与孤独。
  • 千仞渊:深渊象征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性。
  • 猿鹤:代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人”指的是? A. 一位隐士
    B. 一位权贵
    C. 一位商人
    D. 一位士兵

  2. “十年不下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想回家
    B. 长期的孤独
    C. 对城市的向往
    D. 对山的热爱

  3. 诗中的“千仞渊”象征着? A. 丰富的资源
    B. 人生的险境
    C. 自然的美丽
    D. 友谊的深厚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林景熙的《寄四明陈楙阳》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对自然的敬畏,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与赞美。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林景熙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