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林编修》

时间: 2025-01-01 12:07:40

大雅凋零尚此翁,醉乡一笑寄无功。

衣冠洛社浮云散,弓剑桥山落照空。

东鲁有书藏古壁,西湖无树挽春风。

巾车莫过青华北,城角吹愁送暮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林编修
大雅凋零尚此翁,
醉乡一笑寄无功。
衣冠洛社浮云散,
弓剑桥山落照空。
东鲁有书藏古壁,
西湖无树挽春风。
巾车莫过青华北,
城角吹愁送暮鸿。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者大雅的风范已经衰退,只能在醉乡之中笑对无所作为。身着衣冠的人在洛阳社交的浮云中散去,弓箭和剑在桥山的落日下显得空旷。东鲁的古书藏在古老的墙壁上,西湖却没有树木来挽留春风。青华北的巾车再没有比这更快的了,城角处的风送走了黄昏时的鸿雁,令人愁绪万千。

注释:

  • 大雅:指高雅的风范或气质。
  • 醉乡:意指醉酒的地方,或比喻忘却烦恼的境地。
  • 洛社:指洛阳的社交场所。
  • 浮云:比喻短暂而不实在的事物。
  • 东鲁:指春秋时期的东鲁国,代表文化底蕴。
  •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巾车:指轻便的车子,常为文人所用。

典故解析:

  • 洛社:源自古代文人雅集之地,代表当时文人所追求的雅致生活。
  • 东鲁有书:东鲁国在春秋时期以文化著称,强调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景熙,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常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景物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逐渐对现实失望之时,诗中流露了对往昔高雅生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作者对高雅文化衰退的惋惜。诗中提及的“醉乡一笑”,展现了作者对无所作为的无奈,反映出当时士人内心的迷茫和失落。作者以“衣冠洛社浮云散”来形容昔日的繁华已如浮云般消散,充满了对流行文化的嘲讽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诗中“弓剑桥山落照空”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苍凉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最后两句“巾车莫过青华北,城角吹愁送暮鸿”则借景抒情,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孤寂与愁绪,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雅凋零尚此翁:大雅的风范已衰退,只有这位老人仍在。
  2. 醉乡一笑寄无功:在醉乡中一笑,似乎是对无所作为的释然。
  3. 衣冠洛社浮云散:身着衣冠的文人,如同浮云般在社交中消散。
  4. 弓剑桥山落照空:弓剑的影子在桥山落日下显得空旷无物。
  5. 东鲁有书藏古壁:东鲁有古书藏于墙壁,象征文化的积淀。
  6. 西湖无树挽春风:西湖的景象却没树木来挽留春风的美好。
  7. 巾车莫过青华北:青华北的轻车已无人能及。
  8. 城角吹愁送暮鸿:城角的风送走了黄昏时的鸿雁,令人感到愁绪。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鲁有书藏古壁,西湖无树挽春风”,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 比喻:如“浮云”形容短暂无实的社交场景,富有哲理。

主题思想:

该诗旨在表达作者对往昔高雅文化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感,展现出一种士人心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对文化衰退的深切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乡:象征放纵与遗忘。
  • 浮云:代表短暂与虚幻。
  • 弓剑:象征曾经的英雄气概与壮志未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醉乡”指的是什么? a) 酒的地方
    b) 忘却烦恼的境地
    c) 贫困地区

  2. “东鲁”代表了什么? a) 一种地名
    b) 文化的象征
    c) 自然景观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高雅文化的衰退的惋惜
    c) 赞美自然景色

答案

  1. b) 忘却烦恼的境地
  2. b) 文化的象征
  3. b) 对高雅文化的衰退的惋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现思乡情绪,意象丰富。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本诗同样表达对故土和文化的怀念,然而《春望》更侧重于战争带来的破坏,而《寄林编修》则聚焦于文化的衰退。两者都流露出深深的忧伤,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