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耳冢》

时间: 2024-12-29 18:37:13

筠筒音断水云村,吠入空林枸杞根。

我亦天涯音信杳,卢令诗在为招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耳冢
作者: 林景熙 〔宋代〕

筠筒音断水云村,
吠入空林枸杞根。
我亦天涯音信杳,
卢令诗在为招魂。

白话文翻译:

竹筒的声音在水云村已经断绝,
狗吠声传入空荡的林间,枸杞的根部。
我在天涯海角,音信全无,
卢令的诗篇是在为你招魂。

注释:

字词注释:

  • 筠筒:竹筒,用竹子制成的容器,常用来盛水。
  • 水云村:指山水环绕、云雾缭绕的村落,表现一种宁静的自然环境。
  • :犬吠,狗叫的声音。
  • 空林:空旷的树林,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 枸杞根:枸杞是一种植物,根部在这里可能是指孤寂的环境。
  • 天涯:形容远离故乡或身处异地。
  • 音信杳:音信全无,表示联系断绝。
  • 卢令:指唐代诗人卢纶,他的诗作在此用作招魂的象征。

典故解析:

  • 卢令诗:卢纶的诗作常被用于表达对亡者的怀念和追思,诗中提到的“招魂”意象,暗示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生平资料相对稀少,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黄耳冢》创作于作者人生的某个阶段,可能是经历了亲友的离世,或是对故乡的思念,因而写下此诗。诗中表达了对逝去者的怀念与对自我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黄耳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开篇“筠筒音断水云村”,描绘了一个安静的村落,竹筒传来的声音已经断绝,暗示与外界的联系已经消失。接着“吠入空林枸杞根”,狗吠声在空旷的林子里回荡,增强了孤寂的氛围。

诗人通过对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空灵的意境,反映了内心的失落与愁苦。第三句“我亦天涯音信杳”,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联系的渴望。最后一句“卢令诗在为招魂”则是对亡者的追思,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意在通过诗歌来唤起逝去的灵魂,带有一种哀伤和无奈。

整首诗言简意赅,却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友人的思考与感悟,充满了对生命的反思与感伤。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的交织,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筠筒音断水云村
    • 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村落,声音的消失暗示着孤寂。
  2. 吠入空林枸杞根
    • 狗吠声在空旷的树林间回响,突显出环境的孤独与静谧。
  3. 我亦天涯音信杳
    • 诗人自述身在天涯,音信全无,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4. 卢令诗在为招魂
    • 通过卢纶的诗作来招魂,暗示对逝者的怀念与追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通过声音的描摹传达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怀念,表现了诗人在面对失去时的无奈与惆怅,反映出生命的脆弱和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筒:象征着与自然的联系与沟通。
  • 水云村:代表宁静、孤独的环境。
  • 枸杞根:暗示生命的根基与孤独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对友人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筠筒”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竹子制成的容器
    c) 书本

  2. “我亦天涯音信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失落
    c) 愤怒

  3. 卢令的诗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a) 传递快乐
    b) 招魂、追忆
    c) 描述自然

答案:

  1. b) 竹子制成的容器
  2. b) 孤独与失落
  3. b) 招魂、追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林景熙的《黄耳冢》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前者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后者则以月亮为媒介,展现思乡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