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犹有残蝉挂别枝,纺车声乱豆花篱。
蘋乡又听新蛩语,寒女功裘待上机。
白话文翻译:
还有几只残留的蝉声挂在别的树枝上,纺车的声音在豆花篱笆间交织。
在水草丰美的乡村,又听到了新的蝉鸣,寒冷的女子正等待着织毛衣。
注释:
- 犹:仍然。
- 残蝉:指未完全衰落的蝉,象征着夏季的尾声。
- 纺车:用来纺织的工具,隐喻女性的劳动。
- 豆花篱:用豆花编成的篱笆,表现出乡村的田园气息。
- 蘋乡:水草丰美的地方,指代乡村。
- 蛩语:指蟋蟀的鸣叫。
- 寒女:寒冷的季节里,指代从事纺织工作的女子。
- 功裘:制成的衣服,意指织好的毛衣。
- 上机:开始织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拯,字维新,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秋季回乡途中对乡村生活的观察与感受,表现出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开头“犹有残蝉挂别枝”,营造出一种夏末秋初的氛围,这一意象不仅传达了季节的交替,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提到“纺车声乱豆花篱”,则将目光聚焦于具体的乡村生活场景,纺车的声音与豆花的清香交织在一起,传递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体现了劳动的美和生活的细腻。
随后“蘋乡又听新蛩语”,进一步深化了乡村的秋意,新的蟋蟀声在此刻显得格外清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季节的变化。最后一句“寒女功裘待上机”,则引领读者思考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角色,寒冷的季节里,她们忙于纺织,为家庭的温暖而努力,表现出一种坚韧与奉献。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劳动的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犹有残蝉挂别枝:描绘秋末夏蝉未完全离去的情景,传达时光流逝的感慨。
- 纺车声乱豆花篱:将乡村生活的劳动场景与自然相结合,展示温馨的生活气息。
- 蘋乡又听新蛩语:在水草丰美的地方,新的虫鸣声传来,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寒女功裘待上机:揭示女性在寒冷季节中辛勤劳作的情景,体现出坚韧和奉献。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残蝉”与“新蛩”,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界的声音与人类的活动联结,使诗歌更具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深厚情感,传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家庭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残蝉:象征夏季的尾声与时间的流逝。
- 豆花篱:体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寒女:代表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与劳动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女”所代表的是什么?
- A. 寒冷的天气
- B. 纺织的女性
- C. 蟋蟀
- D. 秋天的蝉
-
“犹有残蝉挂别枝”中“残蝉”意指?
- A. 完全枯萎的蝉
- B. 仍在鸣叫的蝉
- C. 新蝉
- D. 蝉的幼虫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相似的自然与人文情景。
- 诗词对比:比较王拯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拯更偏向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孤独与自由。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拯研究》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王拯的诗歌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