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手持青竹杖,相送白云端。
山里逢人少,君来作别难。
乱泉侵宿梦,疏柳隔垂竿。
舍此空归去,重期能不叹。
白话文翻译:
我手持青竹杖,送你到白云的尽头。
在山里遇见的人很少,与你分别实在困难。
潺潺的泉水侵扰了我昨夜的梦,稀疏的柳树隔着垂下的竹竿。
离开这里空着回去,重聚时又怎能不感叹呢?
注释:
- 青竹杖:青色的竹杖,代表作者送别的情景。
- 白云端:指远方的天空,象征着远行和离别。
- 山里逢人少:山中人迹罕至,说明作者的孤独和对友人的珍惜。
- 乱泉:形容泉水的声音,打扰了作者的睡梦。
- 疏柳:稀疏的柳树,隔着的竹竿,渲染了离别的情感。
- 重期能不叹:再相聚时,感慨已多。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青竹杖”与“白云端”可以看作是自然景物中常见的意象,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恭尹(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方,号恭尹,江苏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别离情景。诗的开头“手持青竹杖,相送白云端”,通过具体的动作和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孤独的气氛。接下来的“山里逢人少,君来作别难”,则强调了离别的沉重和难以言表的情感,表现出作者对友谊的珍视。
“乱泉侵宿梦,疏柳隔垂竿”,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结合,泉水的声音打扰了梦境,柳树的稀疏使得离别显得更加孤寂。最后一句“舍此空归去,重期能不叹”则是对未来重聚的期待,然而这种期待夹杂着不舍和感慨,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自然,融合了对友人的依恋与对未来重逢的期盼,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友情与人生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手持青竹杖:描写作者送别时的情景,表现出送别的仪式感。
- 相送白云端:白云象征着远方,暗示离别的遥远和不舍。
- 山里逢人少:强调了山中的孤独和人与人之间的稀少。
- 君来作别难:与朋友分别是难以忍受的,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 乱泉侵宿梦:泉水的声音打扰了作者的梦,隐喻内心的不宁。
- 疏柳隔垂竿:自然景物的隔离感,增强了离别的孤寂感。
- 舍此空归去:空着离开,意味着失去的惆怅。
- 重期能不叹:期待再次相聚,却也感慨往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自然景象,突显情感。
- 对仗:如“乱泉”“疏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泉水“侵扰”梦境,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离别的惆怅,展现了作者对未来重逢的期盼与不安。
意象分析:
- 青竹杖:象征送别的工具,代表着友谊的支持。
- 白云端:象征着远方与希望,暗示离别的方向。
- 乱泉:代表梦境与现实的干扰,表现内心的纷扰。
- 疏柳:象征孤独与离别的惆怅,突出环境的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竹杖”象征什么? A. 旅行的工具
B. 友谊的支持
C. 离别的痛苦
D. 自然的美丽 -
诗中提到“山里逢人少”,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孤独
C. 欢乐
D. 愤怒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王勃
- 《别董大》 - 高適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同样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而陈恭尹的诗则更加强调离别的惆怅与孤独。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积极,后者则显得沉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