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勾引风声已可听,高阴仍更接岗形。
知君久欲平心气,早晚根傍长茯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声渐近的情景,山岗的轮廓在高空中愈加清晰。诗人知道你一直想要平静心情,所以希望你早晚能够在这片松林旁边寻得茯苓的根。
注释
- 勾引:引起、吸引。
- 风声已可听:风的声音已经可以听到,表示环境的变化。
- 高阴:指高处的阴影或云层。
- 接岗形:与山岗的形状相连,描绘自然的轮廓。
- 知君:我知道你。
- 久欲平心气:长久以来渴望内心平静。
- 早晚根傍长茯苓:希望早晚能够在松树旁找到茯苓的根。
典故解析
茯苓,古代常用的药材,象征着健康和平静。诗中提到的茯苓,既有药用价值,也暗示了人们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种对自然和药材的关注,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应是在梅尧臣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中写成,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松阜》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风声渐近的场景,给人一丝宁静而又略显神秘的感觉。这种描绘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对心境的映射。随着高阴的出现,山岗的轮廓愈加鲜明,象征着心境的逐渐清晰。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此外,诗中提到的茯苓,既是一种药材,也象征着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健康。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和药材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哲思与理解。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简练优美,内容上也充满了哲理,体现了梅尧臣作为宋代诗人的深厚修养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勾引风声已可听:描绘了风的声音已经传来,暗示自然的变化。
- 高阴仍更接岗形:高处的阴影与山岗的联系,展现出层次感。
- 知君久欲平心气:表达了对朋友情感的理解,关心他内心的宁静。
- 早晚根傍长茯苓:希望朋友能够在松林附近找到茯苓,象征对健康与平静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风声和高阴象征着情绪的变化。
- 拟人:风声的“勾引”使自然充满灵性。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朋友的关怀。
意象分析
- 风声:象征着自然的变化,暗示内心情感的波动。
- 高阴:代表高远的境界,象征追求理想和心灵的宁静。
- 松林和茯苓:松林象征坚韧和长寿,茯苓则代表健康和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茯苓”主要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健康和平静
- C) 权力
-
诗的主要意境是什么?
- A) 对壮丽山河的赞美
- B) 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C) 对友谊的怀念
-
诗中“高阴”指的是什么?
- A) 低矮的山丘
- B) 高处的阴影或云层
- C) 河流的波动
答案:
- B) 健康和平静
- B) 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B) 高处的阴影或云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梅尧臣的诗作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历史和社会的沉重,而梅尧臣则更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和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