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董传
社燕已归尽,秋莺犹绕林。
久为梁国客,不起灞陵心。
徒步赴朋馆,远游无橐金。
江君丈人意,莫入楚乡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董传的送别之情。社燕(社燕)已然归去,秋天的黄莺却依然在林间徘徊。诗人长久以来身为梁国的客人,却没有在灞陵(长安附近的一处)安定的心情。只身徒步前往朋友的馆舍,远途旅行却没有金钱的铺张。江君(江君是指江南的朋友)对丈人的心意,希望不要深入楚地的乡村。
注释:
- 社燕:指燕子,春天时归来,秋天时离去。此句暗示时间流逝和季节变化。
- 秋莺:秋天的黄莺,象征着凋零和孤独。
- 梁国:指当时的梁国,诗人身为客人,表明其漂泊的身份。
- 灞陵:古地名,意指长安附近,表示对故土的思念。
- 徒步:指步行,表示行程的艰辛。
- 朋馆:朋友的住处。
- 橐金:指装金钱的袋子,象征财富。
- 江君:指江南的朋友。
- 丈人意:丈人指岳父,表示对亲人的牵挂。
- 楚乡:指楚地,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他乡的无奈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孟东野,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诗风清新明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事,代表作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的朋友董传即将离去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梅尧臣在当时的社会中,常常身处陌生之地,写下此诗反映了他对友情与故乡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董传》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季节的变迁与个人的心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生活的感慨。诗的开头以“社燕已归尽,秋莺犹绕林”引入,展现出秋天的凋零与孤寂,燕子归去,唯独秋莺徘徊,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
接着,诗人自述“久为梁国客,不起灞陵心”,从而引出自己漂泊生活的无奈与忧伤。虽然身处异乡,但他内心对故乡的挂念却让他心烦意乱,无法获得内心的宁静。之后的“徒步赴朋馆,远游无橐金”则传达出一种经济拮据与出行艰难的情境,显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物质的淡泊。
最后的“江君丈人意,莫入楚乡深”,不仅是对朋友的叮嘱,也隐含着对远方的忧虑,表达了对未知旅程的谨慎与不安。整首诗气韵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梅尧臣特有的细腻与深邃,结合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令人耳目一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社燕已归尽:社燕指春天归来的燕子,已经全部飞走,暗示秋天来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秋莺犹绕林:秋天的黄莺仍在林间徘徊,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 久为梁国客:长久以来身为梁国的客人,表达了漂泊的身份和对故乡的思念。
- 不起灞陵心:心中没有在灞陵安定下来的想法,流露出对生活不安的感慨。
- 徒步赴朋馆:单身徒步前往朋友的住处,显示出出行的艰辛。
- 远游无橐金:远途旅行却没有金钱,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
- 江君丈人意:对朋友及其亲人的关心,表达了一种人情的温暖。
- 莫入楚乡深:提醒朋友不要深入楚地,暗示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社燕和秋莺作为季节变迁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徒步赴朋馆,远游无橐金”。
- 拟人:将秋莺赋予生命,表现出其徘徊的情态,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体现出人际关系的深厚和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社燕:象征着春天的结束与生命的轮回。
- 秋莺:代表孤独与对过往的眷恋。
- 梁国:象征着异乡的漂泊与无奈。
- 灞陵:意指故乡的牵挂与思念。
- 朋馆:象征着友情与温暖的港湾。
- 楚乡:暗示对远方未知的恐惧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社燕”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孤独
- C. 时光流逝
- D. 财富
-
诗人对朋友的叮嘱是什么?
- A. 不要回家
- B. 不要深入楚乡
- C. 多带钱
- D. 常来拜访
答案:
- C. 时光流逝
- B. 不要深入楚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送董传》,两首诗都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和生活的感慨,但《月夜忆舍弟》更侧重于兄弟情,而《送董传》则突出友谊的珍贵和漂泊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梅尧臣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