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时间: 2025-01-17 09:27:04

莫怪归心速,西湖自有蛾眉。

若见故人须细说,白发倍当时。

小郑非常强记,二南依旧能诗。

更有鲈鱼堪切脍,儿辈莫教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
作者: 苏轼 〔宋代〕

莫怪归心速,西湖自有蛾眉。
若见故人须细说,白发倍当时。
小郑非常强记,二南依旧能诗。
更有鲈鱼堪切脍,儿辈莫教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回乡的急切心情,西湖的美景使他愈加思念故人。若再见到老朋友,定要好好叙旧,感慨时光的流逝,白发已多。提到小郑对事物的记忆力极强,二南仍然能作诗,表现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最后,提到美味的鲈鱼,希望儿辈们不要让他们知道这些美食,显得有些保留和珍惜。

注释

字词注释

  1. 莫怪:不要怪。
  2. 归心速:归家的心情急促。
  3. 蛾眉:指西湖的美丽景色,蛾眉形状的山。
  4. 故人:老朋友。
  5. 细说:详细叙述。
  6. 倍当时:比当年更加显著,感慨岁月流逝。
  7. 小郑:指郑某,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8. 强记:记忆力强。
  9. 二南:指南宋的两位诗人,可能指李白和杜甫。
  10. 鲈鱼:一种美味的淡水鱼,常用作佳肴。
  11. 切脍:切成薄片,通常指做成生鱼片。

典故解析

  • 蛾眉:常用来形容山水的妩媚,尤其是西湖的美丽。
  • 二南:可能指南宋时期的两位诗人,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情感真挚著称,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个领域,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乌夜啼》创作于诗人归乡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故人的怀念。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乌夜啼》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其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引发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开头一句“莫怪归心速”,直接表明了诗人急切的归家心情,并将其与西湖的美景相联系,突显出这种情感的强烈。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老朋友的想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尤其是“白发倍当时”的叹息,更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厚重。

而“小郑非常强记,二南依旧能诗”则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体现了诗人对朋友才华的赞美。最后一句“更有鲈鱼堪切脍,儿辈莫教知”,则在对美味的珍惜中,隐含了一种对生活的淡然和对后辈的保护之情。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浓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形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完美展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怪归心速:不要责怪我急于归家的心情。
  2. 西湖自有蛾眉:因为西湖的景色实在美丽动人。
  3. 若见故人须细说:若再见到老朋友,定要好好叙述往事。
  4. 白发倍当时:时光已经流逝,白发增多,感慨岁月。
  5. 小郑非常强记:小郑的记忆力非常好。
  6. 二南依旧能诗:二南依然能作诗,表现才华不减。
  7. 更有鲈鱼堪切脍:还有美味的鲈鱼,适合做成生鱼片。
  8. 儿辈莫教知:希望年轻一代不要知道这些美食。

修辞手法

  • 比喻:“蛾眉”比喻西湖美景,富有诗意。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朋友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西湖:象征着美丽的自然和故乡的怀念。
  2. 故人:代表着过去的友情和温暖的回忆。
  3.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4. 鲈鱼: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蛾眉”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山水景色
    C. 一种动物

  2. 诗人对故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冷漠
    B. 思念和珍惜
    C. 羡慕

  3. “白发倍当时”指的是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记忆的模糊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诗歌中都体现出对故乡的眷恋,但苏轼的作品更具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洒脱的表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