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时间: 2025-01-01 14:22:57

九日悲秋不到心。

凤城歌管有新音。

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

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九日悲秋不到心。
凤城歌管有新音。
凤凋碧柳愁眉淡,
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
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
细捧霞觞滟滟金。

白话文翻译:

在这九月九日的重阳节,秋意虽浓,却难以触动我的心。凤城的歌声中传来了新的乐音。凤求凰旁的碧柳,愁眉已经显得淡淡的;露水染上了黄花,笑容却显得格外深沉。初见大雁,已然听到砧声。绮丽的罗衣丛中,胜过高处的登临。须得在月光下,轻轻捧起霞光映照的金杯。

注释:

  • 九日: 指重阳节,九月九日。
  • 凤城: 可能指代都城或富丽的地方。
  • 凤凋碧柳: 描述秋天的景象,凤凋即指凤求凰的凋零,象征着衰败。
  • 露染黄花: 露水沾染了黄花,寓意着秋天的清冷和花的娇艳。
  • : 指砧板,通常与打击声相关,暗示农事的繁忙。
  • 绮罗丛: 绮丽的罗绸,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衣物,暗示美丽的环境和景象。
  • 月户: 指月光照射的窗户,营造出优雅的氛围。
  • 霞觞: 指盛酒的杯子,霞光映照着它,意象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叔原,号渐江,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以细腻、清丽著称,常常表现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色。生于北宋,后期生活在南宋,经历了社会动荡,作品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借助节日的氛围抒发对秋天的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为背景,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秋天的思考。开篇“九日悲秋不到心”,直接点明主题,尽管是重阳佳节,诗人却感到一种淡淡的悲凉,秋天的到来并未真正触动他的内心。这种情感的孤寂在接下来的描写中愈加显露:凤城的新音,与秋天的凋零形成了对比,愁眉淡淡的碧柳与露染黄花的笑靥则交织出一种微妙的忧伤。

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情的细腻感受。初见雁、闻砧声,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最后几句“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这种对美的追求与内心的孤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日悲秋不到心”:在重阳节的日子里,尽管秋天的气息浓厚,但我内心却感到无动于衷。
  2. “凤城歌管有新音”:凤城流传着新的歌声,暗示着美好的事物依然存在。
  3. “凤凋碧柳愁眉淡”:凤求凰的凋零与碧柳的愁眉,体现了秋天的萧瑟与淡淡的忧伤。
  4. “露染黄花笑靥深”:露水浸染黄花,花朵的笑容显得更加深沉,反映出对生命的珍惜。
  5. “初见雁,已闻砧”:初次见到大雁,就听到了砧声,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与农事的忙碌。
  6. “绮罗丛里胜登临”:在华丽的罗衣丛中,胜过登高远望,表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7. “须教月户纤纤玉”:希望在月光下,轻柔地捧起玉杯,象征着享受美好生活的愿望。
  8. “细捧霞觞滟滟金”:细心捧着霞色的酒杯,映照着金色的光辉,传达出对美好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感受的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 对仗: 词句之间的对称,使得整体的表达更加和谐。
  • 拟人: 描绘柳树、花朵等自然物,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虽然秋天带来了凋零与萧索,但诗人依然希望在这美丽的时刻,珍惜眼前的一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凤城: 代表着美好与繁华,给予人心灵的寄托。
  • 碧柳、黄花: 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 大雁: 象征着迁徙与生命的轮回。
  • 月户、霞觞: 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答案: B

  2. “凤凋碧柳”中的“凤”指的是?
    A. 凤凰
    B. 雀鸟
    C. 风
    答案: A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对美的向往
    C. 愤怒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晏几道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是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词作,但晏几道的词更侧重于孤独与思考,而李清照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概论》
  • 相关的古代文学评论文章与诗词解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