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时间: 2025-01-01 15:03:57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

应作襄王春梦去。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千院落重帘暮,
彩笔闲来题绣户。
墙头丹杏雨余花,
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
应作襄王春梦去。
紫骝认得旧游踪,
嘶过画桥东畔路。

白话文翻译:

在秋千的院落,暮色降临,重重的帘幕遮住了视线;
我闲来无事,用彩笔在绣花的门上题字。
墙头的丹杏在雨后显得愈加娇艳,
门外的绿杨被风吹拂,飘散着柳絮。
早晨的云彩已然散去,不知去向何方,
应该是襄王梦中的春景吧。
那匹紫骝马认得往日的游踪,
嘶鸣着走过画桥东边的小路。

注释:

  • 秋千:指秋千架,院落中的一种玩具,常用来增添趣味。
  • 重帘:指挂着的帘子,表示院落的幽静和隐秘。
  • 彩笔:形容画笔,表示作者的书写和绘画的情趣。
  • 丹杏:指红色的杏子,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 绿杨:指绿色的杨树,象征生机与春意。
  • 襄王:指襄王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善于梦境与幻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7-1051),字叔原,号惭愧居士,北宋词人,精通诗文,尤以词作闻名。他的词风清新细腻,常表现出婉约与柔情,被誉为“词宗”。

创作背景:

《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写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繁华交融之时。诗人通过描绘院落的景致,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优雅而富有情趣的院落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事的和谐。开头两句“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既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又展现了作者内心的闲适与雅致。后面的“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则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仿佛可以感受到花香与风的轻拂。

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逐渐浓烈。“朝云信断知何处?”一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应作襄王春梦去”,则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结合,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通过紫骝马的呼唤,隐喻着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在此达到了高潮。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千院落重帘暮:描绘了一个秋千架的院落,暮色渐浓,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2. 彩笔闲来题绣户:作者闲暇时在绣花的门上作画,展现了他的艺术情趣和闲适生活。
  3. 墙头丹杏雨余花:雨后的杏花显得更加鲜艳,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4. 门外绿杨风后絮:风中的杨树与飘散的柳絮,增加了动感和生动的画面。
  5. 朝云信断知何处?:早上的云彩已经消散,不知去向,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6. 应作襄王春梦去:引用历史典故,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7. 紫骝认得旧游踪:紫骝马认得往日的游玩路线,象征对过去的留恋。
  8. 嘶过画桥东畔路:马在东边的画桥旁嘶鸣,画面生动而富有情感,象征着对往事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结合,增强表达的深度。
  • 拟人:将紫骝马拟人化,表达对往日的思念。
  • 对仗:整首词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诗词韵律更加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千:象征童趣与纯真。
  • 丹杏:象征美丽与生机。
  • 绿杨: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紫骝马:象征对往日的怀念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千”是指什么?

    • A. 一种玩具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食物
  2. “朝云信断知何处”中的“信断”是什么意思?

    • A. 真实的
    • B. 消散的
    • C. 迷失的
  3. “紫骝认得旧游踪”中的“紫骝”是指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匹马
    • C. 一条河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几道 vs. 李清照
    • 晏几道的词多表现闲适与思念,而李清照的词则多表现女性的情感与生活的感慨,两者都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上具有共通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