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烟柳长堤知几曲》
时间: 2025-01-17 10:01: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陵春·烟柳长堤知几曲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烟柳长堤知几曲,一曲一魂消。
秋水无情天共遥,愁送木兰桡。
熏香绣被心情懒,期信转迢迢。
记得来时倚画桥,红泪满鲛绡。
白话文翻译:
在烟柳掩映的长堤上,曲折的路有多少条呢?每走一曲,心中的一份灵魂便消散一分。
秋水无情,天边的景色也显得遥远,我愁苦地送别着木兰船。
熏香的绣被让我心情懒散,期待的信件却遥遥无期。
我记得来时倚靠在画桥上,眼泪染满了鲛绡(纱)衣。
注释:
字词注释:
- 烟柳: 繁茂的柳树,似烟雾般轻柔。
- 长堤: 长长的堤岸。
- 木兰桡: 指的是用木兰木做的船桨,象征着送别。
- 熏香绣被: 熏香的绣花被子,表现出一种懒散的心情。
- 鲛绡: 轻薄的纱,常用于形容女子的衣物,带有泪痕。
典故解析:
- 画桥: 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景象,常用于古代文人描写离别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987年-1051年),字叔原,号几道,晚号“梅溪居士”,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之一,擅长婉约词,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和山水风光,其风格细腻优美,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南渡之后,诗人经历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惆怅。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诗歌鉴赏:
《武陵春·烟柳长堤知几曲》是晏几道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词在结构上环环相扣,情感上层层递进。开篇以“烟柳长堤”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远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接着,诗人通过“秋水无情”的描绘,展现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无奈,水与天的遥远象征着心灵的孤寂和对往昔的怀念。
“愁送木兰桡”一句,将送别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木兰桡轻轻划动,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痛楚与无奈。接下来的“熏香绣被心情懒”则透出一种忧伤的懈怠,期待的信件又似乎遥不可及,时间在此刻显得格外漫长,情感的发酵让人感到无以言表的惆怅。
最后一句“记得来时倚画桥,红泪满鲛绡”将情感推向高潮,回忆中的泪水与过去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更深的离愁别绪。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晏几道词作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烟柳长堤知几曲”:形象描绘了长堤上烟雾缭绕的柳树,曲折的堤岸象征着人生的曲折与复杂。
- “一曲一魂消”:走一曲路,就仿佛失去一部分灵魂,表达了因离别而心灵的痛苦。
- “秋水无情天共遥”:秋天的水流无情,远方的天边显得更为遥远,表现了对离别的愁苦。
- “愁送木兰桡”:用木兰木做的船桨,愁苦地送别,暗含着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 “熏香绣被心情懒”:熏香的绣被让人心情懒散,反映出一种无所事事的消沉。
- “期信转迢迢”:期待的信件却漫长而遥远,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
- “记得来时倚画桥”: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光,倚靠在画桥边,暗含着对过去的怀念。
- “红泪满鲛绡”:泪水染满了轻薄的纱衣,生动地描绘了深切的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 “烟柳”象征着柔美与忧伤,隐喻离别的情景。
- 拟人: “秋水无情”,赋予水流以无情的特性,强调情感的冷漠。
- 对仗: 词中对仗工整,增加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愁苦与思念,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恋,展现了晏几道词作中常见的婉约风格和细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柳: 象征着柔美和离愁。
- 长堤: 表现离别的路途。
- 秋水: 传达无情与孤独。
- 木兰桡: 象征送别的工具,暗含愁苦。
- 熏香绣被: 暗示心情的懒散与忧伤。
- 画桥: 代表美好回忆的地方。
- 红泪: 直观表现离别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烟柳长堤知几曲”中的“曲”指的是:
- A. 曲子
- B. 曲折的路
- C. 曲线
- D. 曲调
-
“秋水无情天共遥”中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离愁
- C. 愤怒
- D. 喜悦
-
词中“红泪满鲛绡”意指:
- A. 喜悦的泪水
- B. 离别的伤心
- C. 感动的泪水
- D. 伤病的痛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愁别绪,但在情感上更为直接,采用了更多的叙述性语言。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描写景物时更为豪放,情感表达上更具哲理性,展示了不同风格的离愁情感。
参考资料:
- 参考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晏几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