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梢已有,春来音信,风意犹寒。南楼暮雪,无人共赏,闲却玉阑干。殷勤今夜,凉月还似眉弯。尊前为把,桃根丽曲,重倚四弦看。
白话文翻译:
梅树的枝头已经长出了花苞,春天的消息也来了,但风依然寒冷。在南楼上,傍晚的雪花飘落,却没有人一起欣赏,闲坐在玉制的栏杆旁。今夜的月光温柔,像弯曲的眉毛。酒杯前,弹奏桃花根的美妙曲调,重倚着四根弦乐器,细细观看。
注释:
- 梅梢:梅树的枝梢,象征春天的到来。
- 音信:音信可理解为消息,这里指春天的到来。
- 风意犹寒:尽管春天已经到来,但寒风依旧存在,反映出春寒的感觉。
- 南楼:指南边的楼阁,可能是诗人所处的环境。
- 暮雪:傍晚时分的雪,意象清冷。
- 闲却:闲适而无所事事。
- 玉阑干:玉制的栏杆,象征精致与雅致。
- 殷勤:热情周到。
- 凉月:指清冷的月光。
- 桃根丽曲:桃树根部制作的乐器,象征音乐的优美。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花、月亮等意象,与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梅花自古以来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常与春天、孤独联系在一起。而“桃根”乐器则在古乐器中有悠久的历史,常用于表现悠扬动听的乐曲,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叔华,号简斋,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以细腻的情感与清新的风格著称,尤其在词作上有着极高的成就。晏几道的作品多描绘春景、月色、离愁等,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创作背景:
《庆春时》创作于春季,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依稀还是寒冷,表达了春天的迟到与内心的惆怅。此时,正值梅花盛开,诗人通过梅花与月光的描写,寄托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庆春时》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诗开篇以“梅梢已有,春来音信”引入,暗示着春天的到来。然而,随后的“风意犹寒”却让人感到一丝冷意,表现出春寒料峭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南楼上的暮雪,诗人独自一人,无法与他人共享这美丽的景色,反映出一种孤独和惆怅。
“殷勤今夜,凉月还似眉弯”一句,通过比拟的手法,将月光与弯曲的眉毛相对照,增添了月光的柔美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一句“尊前为把,桃根丽曲,重倚四弦看”,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似乎在用音乐来抚慰思绪,消解孤独。
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细腻,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脆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梢已有,春来音信:梅花开始绽放,春天的消息传来。
- 风意犹寒:尽管春天已来,寒风依旧刺骨。
- 南楼暮雪:南楼上飘落的雪花,傍晚时分的寒冷。
- 无人共赏:没有人陪伴我共同欣赏这美丽的雪景。
- 闲却玉阑干:我在玉制的栏杆旁闲坐,感到无聊。
- 殷勤今夜,凉月还似眉弯:今夜的月亮温柔,像弯曲的眉毛,显得格外清冷。
- 尊前为把,桃根丽曲:在酒杯前弹奏桃根制成的美妙曲调。
- 重倚四弦看:我依靠着乐器,细细欣赏乐曲的优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弯曲的眉毛,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展现出诗人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孤独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在春寒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时的脆弱和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春天和高洁的品格。
- 寒风:象征着春天的迟到与现实的冷酷。
- 月亮:象征着柔美与思念。
- 桃根乐器:象征着音乐的优雅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梢已有,春来音信”暗示了什么?
- A. 春天来了
- B. 冬天还在
- C. 夏天已经到来
-
诗人为什么感到孤独?
- A. 没有人赏雪
- B. 没有音乐
- C. 没有朋友
-
“凉月还似眉弯”中的“眉弯”是指什么?
- A. 月亮的形状
- B. 人的情感
- C. 风的方向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几道《庆春时》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但晏几道更侧重于描绘春寒的孤寂,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软。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
- 《晏几道诗词选》